专访妙华法师:改变观念,突破概念(2)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因为修行是一个过程,这当中你认知多少做多少,解行相应是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或者是佛教对修行人一个很高的要求,一般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它是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应该是轻松的、快乐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因为修行是一个过程,这当中你认知多少做多少,解行相应是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或者是佛教对修行人一个很高的要求,一般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它是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应该是轻松的、快乐的,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概念化的。老是在这个概念上绕来绕去,其实不好。因为有很多东西啊,是那些老禅师,他们经过了一生的磨练,经历了很多坎坷,达到了一种境界,不是说你一下就能达到的。你老是在那上面绕来绕去,是很不好的,也是一种病。    有一本书啊,叫《当和尚遇到钻石》,是一个英国的格西写的。他出了家以后,到XZang修行了十三年,取得了格西的资格。后来他的师傅就告诉他,你应该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你要去体验一下对金钱的感受,在事业当中去体验。所以他就当了一个珠宝商,成功以后,他再去修行。所以他所获得的心理经验,比一般的喇嘛要多得多。所以他写的这本书呢,虽然也是在讲《金刚经》,但首先你会发现,他那个事情做得非常轻松,也很讲理,并且为什么在全世界销量很高呢,因为他就是诠释了今天的社会。你比如说书的扉页上一开始他就问,问你快不快乐,他假设你挣钱的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的,那你挣了钱以后,你就快乐了吗?这里他找到了中西方价值观的一个契入点,少了文字上的、思想上的障碍,然后我们就会读下去,而且在他的引导之下,你会感觉到和《金刚经》特别亲切,不会被拒之于门外,那种感觉。      主持人:现在的国人在价值观念方面比较单一,是否是与社会形态有关而长期形成的?有什么办法能转变国人的观念吗?      妙华法师:你现在可以用这两句话,一个叫改变观念,一个叫突破概念。什么叫改变观念,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一种概念,这种概念都把宗教描写成洪水猛兽,然后都说成是封建迷信,然后把和尚尼姑都描写成非人类一样的。它从来就没有把寺庙纳入到社会结构,也没有把出家人当人。如果我们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宗教是一种载体,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出家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首先是人,然后他才是信仰者。这里没有任何的隔阂。    刚才大家谈到的中国人价值观单一啊,社会的那种浮躁啊,那种胶着啊,实际上,我觉得很简单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叫大家改变观念。信什么是次要的,超越宗教,改变观念,当然你信仰五大宗教当中的任何一个宗教,它是一个媒介,都可以让你找到一个人生的心理底限,通过这个你可以来改变自己生活的观念。因为我们以前很多固有的观念是错误的,比如我们对金钱的认识,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对生与死的认识,我们的脑子就像一个软件一样被输入了很多错的概念,而我们对它们又没有鉴别能力,这时候你就要改变观念。我们去看看,《古兰经》里,《圣经》里,佛经里,道经里,是怎么说的,它这些东西对我们有没有帮助,所以我觉得第一条就是一定要改变观念。改变观念,成功一半,这个也包括佛门中人,你不管是出家在家、念佛持戒,这些都没错,但是如果你不改变你的人生观,你修任何一种东西都是白修。为什么呢?它是有漏的呀,就像个筛子一样有漏的,装不了东西的。你要想让它无漏,首先要改变你固有的观念。比如说“斗争”哲学,我们在这个文史哲,在科技文化里找了很多的理论,来证明“斗争”才能生存,但是我们忽略了世界的另一半,生命是一个活体,是相依共存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这种进步,会达成一种共同体。战争不是唯一的手段,圆桌会议也是可以的。包括人和人这种商业的纠纷,人和人观念的纠纷,都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     为什么说要“刺破”概念呢?因为中国社会经过解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在这些过程当中,国人创造了很多概念,而这些概念都是有内涵的,一旦进入到我们脑子里,会使我们在信仰佛教的时候,成为一个概念上的障碍。比如说“迷信”这个概念,释迦牟尼佛悟道以后,把那些不明事理,盲目崇拜,拜倒在权力、金钱、自然之下的,称为“迷信”。若干年之后这个帽子又反而盖到佛教徒的头上了。因为这样一个概念吧,就像一扇门一样,把很多人堵在了门外,所以说一定要刺破概念。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学会用心灵去体验生活。生活原本是什么色彩就是什么色彩,自己去体验,当你体验以后,你再说出你的感受,千万不要用概念去感受。那么我们对佛教的这种思想方法要表达的时候,这些佛教的名词概念是可以用的,但是不一定非要用这些概念。就像金刚经所说的“法无定法”,只要能表达就可以了。所以说一定要突破这种文字上的障碍。
     主持人:您对《佛艺时尚》中提到的“佛·商”有什么自已的看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