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手册 ~爱与智慧的心灵小品~(3)

—回教故事 ◎慈悲是一种感受、一种力量,除了帮助别人外,更能包容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轻率批评别人。 ◎真正的爱,是一种过程、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一种服务,这裹面没有批评、不接纳或怨恨。对方如何对

—回教故事

◎慈悲是一种感受、一种力量,除了帮助别人外,更能包容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不要轻率批评别人。

◎真正的爱,是一种过程、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一种服务,这裹面没有批评、不接纳或怨恨。对方如何对不起我们,我们只是更同情他 ;对方对我们好时,我们要更爱他、更关怀他。

◎不要论断别人,就不被论断: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要毅然伸出爱心的手,拥抱仇敌。

 

包容的天使

曾经有几位强盗闯入修道院内,其中一位对年老的神父说:‘我们要将你放在密室中的每件东西都带走。'

神父回答:‘孩子们!想要的都带走吧!'于是,这群强盗把看得见的物品搜括一空后,转身离去。

但是,在密室里藏有一小包东西没被他们发现,神父拎起来,随后追出去,大声喊著 :‘孩子们,拿去吧!你们忘了这包东西。'

这些强盗被神父包容的心感动,于是将刚才带走的每件东西都还给神父,并且向他告解。

他们说:‘您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荒漠神父

◎宽恕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愤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能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誉。

◎能够宽恕别人,将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 ;接受别人的宽恕,更可以反省自己的过错。

 

我有的是时间

许多动物在一起集会讨论,抱怨人类总是从它们的身上掠夺。

母牛说:‘他们取走了我的牛奶。'

母鸡说:‘他们把我生的蛋都拿走了。'

小猪说:‘他们利用我做腌熏猪肉。'

鲸鱼说:‘他们猎杀我是想夺取我身上的油脂。'

最后,蜗牛说:‘如果他们拿得走,我身上的确有一样宝藏。这是人类最想要的东西—我有的是时间。'

—回教苏菲教派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将拥有更多的财富。懒惰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

◎时间是实现理想最根本的资源,要好好把握与利用。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生命意义'的智慧者。

◎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

◎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吵不起来

有两个老年人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从未发生争执。

其中一位老人提议:‘让我们吵一次架好吗?就像别人一样。'

他的同伴听后回答:‘我不知道要怎样开始吵架。'

第一位提议的老人说:‘放一块砖头在我们之间,然后我开始说这是我的,而你要争论这是你的,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吵起来了。'说完,他摆了一块砖头在两人之间。

其中一位开始说:‘这是我的。'

另一位 :‘不,这应该是我的。'

‘的确,那是你的东西,你就拿去吧!'他们两人始终无法发生争执。

—荒漠神父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吵架是弱者的武器。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饰。

 

月亮礼物

一位禅宗宗师住在一座山脚下的小茅屋内,过著简朴的生活。

有一天,一名小偷来光顾禅宗宗师的茅屋,但却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偷。

宗师回到住处,和小偷碰个正著,宗师对他说:‘你大概是千里迢迢来此拜访我的吧!实在不该让你空手而回,请拿走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就当作是见面礼吧!'

小偷感到手足无措,拿了衣服就离开。

宗师全身赤裸的坐在茅屋内,望著窗外一轮皎洁的明月,惋惜道:‘可怜的家伙,真希望我能送他一轮美丽的明月。'

—禅宗故事

◎无私的爱是最美的礼物。

◎接触生命中每一时刻的喜悦。把微笑、爱的眼神、快乐带给生命中每一位我们碰见的人。发挥你的才华,找出快乐,带给你自己和他人。禅观的喜悦能滋育正念、理解爱。试著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快乐。我立誓,要在早上将喜悦带给一个人,要在下午解除另外一个人的苦难。问你自己:‘今晨,我要将微笑带给谁?'这就是制造快乐的艺术。

 

起死回生

在佛陀的时代里,有一位历经沧桑的年轻女子,名叫‘琦莎.米占特',她的丈夫和亲人相继离世,留下她和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不久,儿子也因为生病而死了。

在悲痛万分、难以接受事实的情况下,她抱著儿子的遗体四处求助,希望有人能让他起死回生。当然,她只有失望的份了。

最后,有人指点她到附近的树林中请教佛陀。当她见到佛陀时,悲伤的放声大哭:‘伟大的名师、先生,请帮帮忙,让我的儿子复活。'

佛陀回答她:‘好,我会救你的儿子。但是,琦莎.米古特,你要答应我一些事,你必须先到附近的村里收集一碗芥子(印度最常见的种子),我才能用芥子做药材,救回你的儿子。但是,有一点很重要,这些芥子必须来自一个从未有人过世的人家,这个家庭必须从未经历过亲人、父子、配偶或是朋友的丧事。'

琦莎于是到附近的村子,恳求人家赐些芥子给她。村民们都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不吝施舍芥子,但是,当琦莎问道:‘贵户以前曾经有人过世吗?无论父母、孩子或亲戚。'他们回答:‘有,有位亲戚就在去年去世。'

琦莎只好再到别户人家乞求,当他们给琦莎芥子时,她又问:‘请问贵户曾有亲人过世吗?'这次对方回答他们的大婶刚过世不久。于是她再前往另一户人家,对方回答他们曾经有位女儿去世了。一户一户询问后,竟没有一户人家不曾有人去世。

最后,琦莎伤心的坐下来,忽然明白自己遭遇的一切和儿子的死,如同每个人家中免不了有亲人亡故。每个人出生到这个世界,但最后都会离开。她抱著儿子的遗体回到佛陀的住处,佛陀依照当地的礼俗将遗体埋了。

她鞠躬致意后,向佛陀求智慧,希望能顿悟生死之道,于是虚心学习、虔心修行,不久之后,成为一名伟大的瑜伽修行者,一位智慧高深的女人。

—早期佛教故事

◎心,常想要抗拒改变、抗拒无常。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