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是真实之爱—一 海涛 辑 1.依佛教说,宗教心是什么?宗教心就是利益与恩惠。这就是宗教心的基础。 2.从心、物两方面给人利益、施与恩惠。不但是要给别人施恩,有时施与一点给自己也无妨。 3.依一般的说法,爱就是对所爱对象的亲近之情。我们在日常上,将此意思予以引伸,谈论诸如爱名声、爱财产,实际上是性欲的所谓爱人之爱。其实,这些爱,都是扭曲的爱。是无知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形态。 4.真正的爱、真实的爱,是植根于宗教传统的爱,尤其大乘佛教所说的爱(慈爱)与这些从个人感觉、感情流露出来的爱,简直是完全不同。 5.真实的爱,可能是指「慈爱」。慈爱近于基督教所说的神爱,与别人无所分隔的爱。 6.不问对方是敌是友,真正的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有了这种基础,你才能孕育出对那些与你同样,想克服痛苦获得幸福的「别人」的爱。 7.只要修行,从事冥想,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真实之爱(慈爱)之心。信心之深浅,并不是问题。宗教与哲学经常都会把人导进这种真实之爱。 8.一个人如果缺乏关怀别人的心、亲爱的情,内心就会逐渐贫乏。结果是陷入更深的悲哀,更多的猜疑心,更深刻的孤独感。这是人性的状态。 9.爱惜名声、爱惜地位,但是却无法克制自己欲望的实例,不胜枚举。不能看透未来,不能驾驭自己的欲望,而误以为满足欲望是真正的内在要求者,必会破灭,这是条破灭之路。 1.人世间物质的诱惑、快乐的诱惑,范围日益扩大,需付出的代价也愈益便宜。这些外在的东西,固然会带来某种幸福,但也是一种障碍,它使人难以发现唯有内心世界才有的平安,所以使人难以得到幸福的生命。 2.佛教的相互依存精神,是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之有效力量。 3.如果我们没有对整个地球,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态,如果我们没有全力以赴,去解决人类课题的虔诚世界观,我们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头绪。 4.人的知与心,从内部支持着人与人之肉体。所以知与心两者必须结合才有意义。 5.任何一种知性,如智力、知识、学识等等,如果没有心的协助,都不能发挥功能。 6.另一方面,没有知的协助,心也不能作用。心不在焉的知,什么都做不好。 7.没有知性的支持,心会狭窄起来。所以说,知与心是相辅才能相成的。 8.人本来具有了不起的知性与感情。这两者如能相辅相成,如能向正当的方向前进,人类的爱与慈悲心,就会从这里涌现出来。只有这个才是真正重要。 9.人是社会动物。幸福的最大要因是与邻人之间的交融。所以,如果没有互相信赖的朋友,没有亲近的邻人,这个人不但难以维持精神健康,就是肉体健康也难以维持。这是很可悲的事。 10.善心是一切喜乐的泉源,不只是在宗教层面,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也是如此。生而为人,我们原本是群居的动物,因为如此,我们只有靠着别人的合作、帮助和仁慈才能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