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慧远的念佛法门(向学法师)(4)

此外,他在早期出家时曾跟随道安学过《般若经》慧远追随道安,并潜心钻研,多次为大众讲说《般若经》,所以在慧远以禅观为特点的念佛法门中,还透露出般若智慧学的痕迹,这在他的对禅法叙述的文章中都涉及到禅观和

  此外,他在早期出家时曾跟随道安学过《般若经》慧远追随道安,并潜心钻研,多次为大众讲说《般若经》,所以在慧远以禅观为特点的念佛法门中,还透露出般若智慧学的痕迹,这在他的对禅法叙述的文章中都涉及到禅观和般若智慧相结合的语句,如他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说到“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明。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明则无幽不彻。”就是通过专注一心的行持,使心志不被分散而摈除妄想,最后达到清明彻见一切的智慧产生;又如他在晚年所作的《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24]中还强调说:“禅非智不能穷其寂,智非禅不能穷其照。”提倡禅智双运,方能达到穷究寂照的境地。

  综观慧远的佛学思想是很丰富的,就其念佛法门而言,主要是以禅观为主要实践行门,以般若智慧为指导思想,以西方弥陀国土为信仰目标的法门。可以说慧远的念佛思想,不是单一的,他综合了当时在中国流行的禅观思想、般若思想和弥陀信仰相结合的念佛观。
  
  五、慧远念佛法门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慧远以西方阿弥陀佛国土为追求目标,以禅观为实践途径的观想念佛,与后期中国净土宗提倡持名念佛所强调的“一心不乱”,在方法上是有根本的区别。但他倡导了西方阿弥陀佛国土的信仰,在庐山率弟子等修念佛三昧,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往生西方净土,专心观念阿弥陀佛。中国佛教后来的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为主要信仰对象,以极乐净土为往生的主要目标。因此慧远法师提倡念阿弥陀佛,希望往生西方净土,所有这些,对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也因此被后人推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
  其次,慧远法师在庐山首开结社念佛之风。据记载,他在庐山般若台建念佛道场,同道者一百多人,其中十八人还被誉为「十八高贤」。这一结社念佛之举为后世所仰慕。相传其道场前有莲池,内植白莲花,因而被称为「莲社」。此后中国佛教史上结社念佛之风延续不断,中国净土宗后来纷纷建立的 “念佛到场”,集众共修的念佛会,直至现在中国还有不少道场专门设有“念佛堂”,举行各种“佛七”的共修活动,凡此种种,可以说都是受了庐山莲社之遗风的影响,历史以来有很多弥陀净土的信仰者因钦慕庐山遗风,而建立道俗共修之净土道场。由此也可见庐山慧远法师对中国佛教尤其是净土宗佛教发展之影响。
  慧远以念佛三昧为修行实践,以往生西方弥陀国土为目标,提倡禅定与净土信仰相结合为特点的佛学思想,在当时江南佛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南方佛教受崇尚清谈的玄风影响,偏重于佛教义理、般若义诣的探索和研究。当时的名僧结交名士,谈玄论空,出入于《老》、《庄》、《易》等。在这种氛围下,庐山的慧远大力提倡强调修行实践的念佛与往生信仰相结合,给当时佛教带来了新气象,注入了学修并重的催醒剂。倡导禅修与往生西方相结合的念佛禅,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中国佛教经过禅宗和净土宗之争以后,所出现的“禅净双修”的新局面,可以说与慧远的念佛观有一定的渊源。
  --------------------------------------------------------------------------------

  [1]《广弘明集》卷23,大正藏52册,267页上。
  [2]《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引,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240页。
  [3]《大正藏》50册,357页下。
  [4] 同上。
  [5] 同上。
  [6]《大正藏》50册,358页上。
  [7] 同上。
  [8] 同上。
  [9] 同上。
  [10] 同上。
  [11]《大正藏》50册,361上。
  [12]《大正藏》50册,358下。
  [13]《大正藏》50册,358下至359上。
  [14]《大正藏》52册,75页上。
  [15]《大正藏》52册,351中。
  [16] 同上。
  [17] 同上。
  [18] 《大正藏》55册,109下。
  [19] 《大正藏》45册,134中。
  [20]《大正藏》13册,905上。
  [21]《大正藏》13册,905中。
  [22]《大正藏》45册,134页中。
  [23] 有关鸠摩罗什解答慧远的疑难,见《大正藏》45册,134页中至135页上。
  [24]《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收在《大正藏》55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