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释智谕法师著)

念佛法门 释智谕法师著 最直捷了当的念佛法门 一 有人曾问‘禅宗尝谓离心意识参。又说只论见性,不论禅定。究竟性和心意识有何分别?同时为甚么要离心意识参?’ 简单说,第八识阿赖耶名心,又

念佛法门

释智谕法师
            
最直捷了当的念佛法门 

                一
  有人曾问‘禅宗尝谓离心意识参。又说只论见性,不论禅定。究竟性和心意识有何分别?同时为甚么要离心意识参?’
  简单说,第八识阿赖耶名心,又曰心王。能集诸法种子令不散失,故名集起心。第七末那识名意。第六名识,亦名意识。若通说,前五及六七八等皆名为识。而第八能为五六七作所依。换句话说,前五识及第六识第七识,皆依第八识而得建立。
  为甚么要离心意识参禅呢?简略地说,心意识及习气,能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是众生五受阴之因,所以应该远离。
  所以心意识虚妄,故须远离,然而离心意识谈何容易,一般人都是作意离心意识,作意心起,却是以妄代妄,不出惑网。须知无念即离,有念即落心意识。进而言之,有念无念俱无,即离心意识,着于无念,仍是心意识,若欲离心意识,唯有念佛法门最为直捷了当,容后再加说明。
  至于性,亦名为心。不过此心不同第八识之心,因为此性能为一切世出世法作所依,假立心名。故见性又曰明心。此性复立多名,如中道第一义,实相,毕竟空,如来藏,真如等等。
  性者无性,无性为性,如果有性,皆如幻化,非真本性。正以其无性,所以能随缘而成,与一切世出世法为性。因为无性,故玄通无碍,玄通无碍,故能遍一切处,一切时,一切法。因为遍一切故,所以法性无分别相。以其无分别相,故于一切处一切时一切法无所不在。以其无所不在故,所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与一切法不异而异,异而不异。不异而异,虽无性而能幻现一切法。异而不异,虽幻现一切法,而一切法皆无自性。故曰真如随缘成生灭,生灭无体即真如。
  如是一尘无性,不碍遍满十方,十方无性,不碍在一微尘。一尘如此,一一尘皆如此。故尘尘刹刹,互摄互入,无尽无尽。以其无尽,故湛然常住。所以舒之遍满十方,收摄在一微尘。
  以其无性,故能随缘成事。随缘成事,犹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虽然影现历历,而无有实体。影现非实,故还归无性。故曰无性能随缘,随缘不失性。所以纵令花敷月朗,而水镜之体常寂不动。体性常寂,能现如幻之花月影像。人之生死,犹镜花水月之隐现,虽然百骸溃散,而体性却是不动长灵。所以僧肇大师赞性之常住曰‘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漂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此略别心意识与性之不同。

              二
  前五识取尘,皆有生灭。譬如眼识先见白色,次见红色,后见黄色。初见白色时,见白色之眼识生。次见红色时,则见红色之眼识生,而前见白色之眼识灭。后见黄色时,则见黄色之眼识生,前见红色之眼识谢灭。如是前识谢灭,后识乃生。如果前识不灭,后识即生,则眼识应同时见一切色。则眼识应无分辨,而堕于混乱。是知眼识若能分别于色相,必是前灭后生。
  然而前灭后生不如道理。譬如初见白色之眼识灭,眼识已灭,应更无眼识之用,则不应更见红色,再见黄色。若能更见红色黄色,应是眼识未灭。耳鼻舌身识亦复如是。
  是以寻理可知,前五识取尘,转入第六识,第六识记法为因,以第六识故,五识得前灭后生,更见余色相。耳鼻舌身识,亦复如是。
  但是第六识亦有生灭。第六识不对现在,只对过去未来,故第六识只能取前五识的谢落影像。譬如眼能现前见色,耳能现前闻声,鼻之于香,舌之于味,身之于触,皆能现前取尘,而意识则不能。如果意识亦能现前取尘,则瞎子亦应能见,聋子亦应能闻,不如道理。故第六意识只能取过去未来法尘的影像。取于过去曾历境,或预想未来所望境。
  意识之有生灭,譬如第六识想台北时,则想台北的意识生。再想台南时,则想台南的意识生,而想台北的意识灭。如果前识不灭,后识即生,是一切法尘同时现于意识之中。如果一切法尘同时俱现,则第六识必无辨别而混乱,不如道理。如果前识已灭,势必不能再生后识,以灭法不能再生故。如果后识能生,必是前识未灭。故前识灭与未灭,均不应道理。
  原来第六识有念念灭,与相续生。前识念念而灭,后识相续而生。此相续生者,依第七识而得建立。第六识造善恶业,得未来生死者,皆依第七识而受果报。五识取尘,第六识造业,第七识受生死果报,故有相续。
  第七末那识,名思量识,思谓思虑,量谓度量。此识恒常执我,执第八识见分计度为我。以执我故。于是生烦恼障。于二种障中,烦恼障障大涅槃,所知障障大菩提。若断二障,便显二空。证二空则我见尽除。我见除尽,可成菩提,可证涅槃。
  第七识既受生死果报,故知定有生灭。所谓前七识唯生灭,如水之起波浪。第八阿赖耶识,亦生亦灭,亦不生灭,如海含动静。水随动静,故亦生亦灭。而湿性不动,故不生不灭。譬如得人身,则第七识执人身是我。再转生畜生身,则第七识舍人身之执,改执畜生身为我。如是我执之意生灭改易,迁变不停,乃成六道轮回。
  依前可知,执人身为我时,是人我生。改执畜生身是我时,是畜我生而人我灭。然而人我若灭,焉能再生为畜我?若能生畜我,定知人我未灭。但是人我未灭可有畜我,则应一时俱有六道之身。如此岂合道理?
  原来第七识,有思量意,与无间意。思量意即第七识,而无间意则通第八识。以通第八识故,亦得前灭后生。
  第八识名种子识,亦名异熟识。而种子异熟,皆含生灭义。种子者,即是生义。前视曰生,后观曰灭,故有生必有灭。所谓异熟识者,具有三义,一、变异而熟。简单说便是因坏果熟。亦就是因变异之时,果方得熟。譬如瓜种子在地下坏了,新的瓜才能成熟。人身坏了,余道身方得成熟。二、异时而熟。与因异时,果方能熟。譬如今日种豆,数月后方能收成新豆子。三、异类而熟。果与因异性,以果酬因故。譬如人造恶,则三涂类果报熟,人行净业,则极乐果报成熟。
  所以说第八识亦生亦灭。然而第八识若灭,焉能与前七作依?原来生灭因缘,最初依第八识为体,而第八识即如来藏,如来藏唯不生不灭。如来藏缘起随染,便名阿赖耶。赖耶缘起合于净,便名如来藏。故曰阿赖耶识,是生灭与不生不灭合。

               三
  如来藏又名如来藏心,如来藏性,如来藏智。如来藏者,二空义也。诸法幻有缘起,以幻有故,所以谓诸法皆空,幻有者无体,无体即是无性。无性为性,故无碍玄通,能遍一切。以遍一切处,故能成就一切法,而不归断灭,故曰不空。此空不空是真空义,名如来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