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解者,是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若能解第一义,守护正法,既得往生,且复上品。所谓行者,既开慧解,即依解立行。六时行道,晓夜忘疲。持佛名号,三业无亏。直进无退,决期往生。 所谓向者,即是回向。以此戒解行一切功德,回向往生西方。而回向者,即‘愿’是也。故四义俱行,乃满一愿。故念佛要旨,一言可尽,‘愿’也。戒解行向,必从愿起。若非大愿自为主意,戒解行向,无由建立。 众生于六道中,随业流转。业力甚大,无能救者。有人问佛曰‘世尊具大神通力,不可思议。不知还有比佛神通力,更大者不?’ 佛答‘有,业力比我之神通力更大。我今出现于世,便是业力所致。’ 可见业力之大,实不可思议。虽升天入地,没于大海,业力所追,无可逃免。 然业力虽大,唯愿力可胜之。修净土行,便是要以愿力胜过业力。若人业力高过愿力,此人必留娑婆。若人愿力超过业力,此人必生西方。所以佛以大愿度众生,生以大愿求见佛,生佛相应,同此一愿。 所以求生净土,即应专称弥陀名号,心无外缘间杂,时时正念现前。如是必得往生。 正念者,仗信愿行,致力于一心不乱。心无杂染。唯念弥陀。心无贪嗔痴,身无七恶行,此曰正念现前。凭弥陀名号功德,仗信愿行资粮,决期往生,直入无为。 或者有人会说‘我们是娑婆世界的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我们应该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为甚么念阿弥陀佛?’ 此人不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是释迦牟尼佛所教。世尊谆谆叮咛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所以我们称念弥陀名号,正是信受佛语,依教奉行。我等对佛语佛教,应真信切愿力行。不可妄自生疑,自误误人。 唐白居易,晚年专修净业。曾赋赞念佛诗一首: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这首诗可以说,将信愿行表露得真诚无遗。
信愿行往生三资粮(下) 一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譬如有人疑曰‘求生净土,是自求安乐而舍众生于不顾。诸佛菩萨,大悲为怀,以救度众生为旨趣。所以我们应留娑婆,自度度人。’ 彼不知菩萨有二种,一种是得无生法忍者。一种是未得无生法忍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 所谓得无生法忍,是已证无漏,已离业系,可以意生身或化法身游化十方。这种菩萨应当兴大悲,入秽土度众生。 至于未得无生法忍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须常不离佛,一俟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度众生。如我辈具缚凡夫,被烦恼所缠,罪业所系。纵发悲心,总是爱见。我与一切凡外,同等愚痴。若谓我留娑婆度众生,则一切众生当皆能度众生。既然一切众生皆能度众生,当是一切众生皆能自度。然则不须诸佛出世,更不须‘我’留娑婆度众生了。故似我辈具缚凡夫能度众生者,一切具缚凡夫当亦能度我。 再者,我既不离业系,当然难保人身。如果随业堕入三涂,又怎能度众生?或者有人说,地藏菩萨不是甘入地狱,不舍度生之愿吗?要知道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士,不取佛果,以大悲愿度一切众生。他老人家虽入地狱,却是大自在身,不是罪业因缘入地狱的。我辈愚凡,以罪业因缘堕入地狱,毫无自在可言。正如《维摩经》云:‘自疾不疗,能疗他疾者,无有是处。’岂不闻,一旦落入地狱中,万劫不复。所以具缚凡夫,欲留娑婆度众生者,实非自度度人之道。 还有人说‘法体本空,求生西方,实是舍此取彼,执着成病。佛法在于无生,为何反而求生西方?’ 智者大师回答说‘若谓求生西方是舍此取彼,汝不求生西方则是舍彼着此,此还成病。夫不生不灭者,生西方是因缘生,因缘生实是无生。故往生实无生,无生是往生。非是缘生以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故智慧人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 故疑者只是自疑,非法有疑。我人应深达胜义,万勿生疑自误。
二 现在谈谈何谓资粮。 所谓资粮者,是言资粮位也。唯识宗判修道有五位,即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通达位。四、修习位。五、究竟位,亦名无学位。 第一资粮位。修大乘法顺解脱分。换句话说,资粮者,是修习方便,在断除结使,修学正法。唯识判此在三贤位,即住、行、向,三位菩萨位。 第二加行位。修大乘法,顺决择分。以定慧力,加行决择。所谓顺决择分者,是顺大乘无漏道,亦即中道。决择者,即决择于无漏中道也。此已近于见道位。所谓顺解脱分顺决择分之‘分’字,是‘因’的意思。即是顺解脱因顺无漏因。唯识判加行位在四加行的地位,四加行是在十回向以后的暖顶忍世第一义的四善根位。第三通达位。通达位即住见道位。可知见道以前方便缘修,立资粮加行位。资粮位与加行位,乃修世间法。通达位以后,乃修出世间法。前者称贤位,后者名圣位。各家所判,不外本此。唯识判见道位的菩萨,在初地前心。 第四修习位。此等菩萨已住修道位。见真俗妙理,分破无明,分见法性。唯识判此等行人,自初地后心直至等觉位。 等五究竟位。亦名无学位。习气已尽,出障圆明,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言之即已成佛。 净土法门系方便中之大方便,以信愿行为资粮位。不须加行便可直入无为。以凡夫身,修信愿行,可与三贤四加同德。准此而论,往生极乐,即同初地。 现在我们试将此五位,约配其他各教,以显净土法门之殊胜。不过此系大约而配,非是定配。因各家所判之教,略有小异故。 先约小宗。资粮位若在小宗,修三观行。即修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加行位修暖顶忍世第一。通达位即是初果见道位。修习位即是二果三果人,包括断尽七十一品思惑,至七十一品思惑解脱道时之四果向人。无学位,即是全断七十二品思惑至解脱道时。证五分法身,子缚已断,果缚犹存,即证成阿罗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