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修行与婚姻 第一节 修行与婚姻责任(3)

2、佛化家庭与家庭主妇 佛化家庭的关键,往往与家庭主妇有很大关系。 在佛陀诞生之前,妇女在印度得不到尊重。印度作家黑摩禅陀把妇女贬低为“照亮通往地狱的火炬。”在佛陀降世之前,妇女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自由。她

2、佛化家庭与家庭主妇

佛化家庭的关键,往往与家庭主妇有很大关系。

在佛陀诞生之前,妇女在印度得不到尊重。印度作家黑摩禅陀把妇女贬低为“照亮通往地狱的火炬。”在佛陀降世之前,妇女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自由。她们展示内在精神能力和思想才智的机会被剥夺了。

在佛陀的教法中,肯定了妇女对社会的重要性。

佛陀曾同拘萨罗国王谈过有关妇女之事。有一次,国王诚恳地同佛陀交谈,一侍卫走了过来,小声地告诉他,皇后生了一个女儿。国王一听这个消息,脸上一阵的不高兴。在古代印度(即使在今天也一样),女儿的出生不会给家庭带来快乐。这是由于多方面自私的原因,比如说提供嫁妆等问题。

不同于其它宗教师,佛陀对妇女作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并在如下的话语中表彰了妇女的四种品德:

有些女人真的比男人强,万民之主,把她抚养成人。

她们有智慧,有道德,忠贞诚实,敬奉婆婆如神明。

如此高贵的妻子会生下勇敢的儿子,统治王国的国王。

“有的女人比男人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特别是在妇女不受尊重的印度,没有一个宗教家说如此勇敢而又高尚的话语。

佛陀虽然看到妇女性格上的脆弱,但他教导人们要看到她们的内在美德;作为母亲,妇女在佛教中占有值得尊敬的地位,母亲被认为是升天的方便之梯,妻子是丈夫的最好朋友,同时,性别不是纯洁和服务的障碍。

女性比起男子来,虽有她的弱点,但女性的柔和、坚忍、慈爱,都胜过男人,而与大乘的特质相契合。一位贤慧的妻子,是家庭的融和安定力,也是丈夫在事业上成功的助力。在儿女的教育上,母亲的教导更重要。如果在家女众,能对佛法有真诚的信心,坚毅的愿力,正确的智力,这对于家庭、人间的净化和乐,可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在佛教弘扬方面,家庭主妇信佛,更是佛化家庭的主要力量。

佛陀时代,在广大学佛居士中,也有许多以虔敬、慷慨、信仰、学识和慈爱而著称的妇女。

《胜鬘经》中,由于胜鬘夫人的言行化导,首先化导了丈夫──“友称大王”。进一步,“城中女人,七岁以上,化以大乘;友称大王,亦以大乘化诸男子,七岁以上,举国人民皆向大乘”。胜鬘夫人还发十大誓愿,护持正法,饶益众生。

维莎诃是僧团的女大护法,在妇女界中犹为突出。

那库罗母是一位忠诚的妻子,她通过列举自己福德,把她的丈夫从死神口中挽救回来。

沙摩婆蹄是一位虔诚而又值得敬重的王后,当她被人用火烧死时,她没有恶意,反而对谋害之人施以慈爱心念。

玛理卡王后多次劝谏,安慰她的丈夫拘萨罗王。

女仆库玖陀罗讲说佛法,救度了众多的皈依者。

输曼努和输跋达是两位具典范品德的姐妹,对佛陀的信仰绝对的虔敬。

这几个例子足够说明妇女在佛陀时代所起的伟大作用。

中国唐朝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为了唐朝和西藏两国的关系,嫁到了西藏,把汉传佛教也带到了西藏,为西藏佛教的渊流播下了重要的种子,并且把唐朝的文化传扬于异域。

在中国大陆,七、八千万佛教居士 中,女性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每逢过年过节或平时寺庙举办法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积极参与者,女性往往占绝对多数。

今天,妇女在家庭、杜会和国家中,有其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尤其今日是妇女除了传统的责任(相夫教子、事奉公婆)以外,还参与到经济生产、杜会政治的行列中,这些更显示出妇女,比过去任何时代,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修行是佛化家庭的提升

生命是习惯的积累,许多大道理在烦恼习气的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你们不觉得吗?

一些常闹家庭矛盾的学佛居士,经常感叹:“学佛后,也知道发脾气不对,但事到临头,便什么都忘了,只顾当时痛快,过后又后悔!”

道理知道,但又做不到,这就凡夫的通病,所谓——“看得破,跳不过;说得好,做不到!”

因此,光懂得大道理还不行,必须脚踏实地地依教奉行。要改造自己的生命,还得用佛法不断薰陶自己,在生活中磨练成长。

如能随时发现毛病,也是修行的一个进步。但要彻底摆脱烦恼习气,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持之以恒的修行,修行,能使我们的心慢慢变化,由量变到质变。为达此目的,每天应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宗教修持,如课诵、礼拜、念佛、持咒、静坐等;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以不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为宜。也可定期参加寺庙的法会活动、参加念佛七、禅修等。

日常功课,如能定时定数,那是最好。要配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拜佛、静坐、诵经、念佛(如环境嘈杂,观想默念即可)、忏悔(包括毫不容情地反省,至诚恳切地悔过,以及对于三宝恩德的感仰),选定一、两种,作为日常的恒课,但于忏悔一项,不能缺少,唯有在不断地忏悔之中,才能不断地改往修来,才能不断地迈向成佛之道;凡在功课之时,必须放下万缘,一心一意,纵然少到每次仅仅数分钟,行持久了,日子长了,必有效验可观,对于人生的境界,必将开朗豁达,增长。

另外,学佛居士要注意模范遵守法律、道德,并守持佛门戒律。

为什么要守持佛门戒律?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即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即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

持戒的意义,就在于改变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修行从广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三、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信仰差别

妥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仰差别,是许多学佛家庭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许多人为此出了偏差,主要表现为:一人学佛,往往强迫全家学佛;夫妻中若一方学佛,则常为信仰而生矛盾。

相当一部分学佛居士,学佛后不是把重心放在自我修养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改造家人和同事、朋友,美名其曰:度化众生。城市中的学佛女性,此类倾向犹为突出,倘若不能同化全家,便认为他们与佛无缘,其心态由满腔热情转为不屑一顾,而把精力转投到他自认为有缘的人身上。

还有人在学佛上化的时间、精力过多,使家人大为不满。

一位青年学佛后,常常与居士们来往,见面便称“阿弥陀佛”长、“阿弥陀佛”短,十分亲热;谈起佛法,滔滔不绝,电话聊天,常常老半天。但对家庭,则甚为冷漠,使父母甚为不快。一次电话铃响,其母刚拿起电话,便听见一位居士话音:“阿弥陀佛!……”其母气恼地打断:“阿弥陀佛不在家!”随之“啪”地放下了电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