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婚姻 释了幻 著 (扉页) (封底) 如何才能过好合理、道德的世俗生活呢?佛教对于社会大众的基本要求是: ● 夫妻相处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而不占有、关怀而不自私、随缘而不强求”。 前 言
对佛教的宗旨、理念,社会上的普通民众,一直存在着相当多的误会,加之教内也存在着不看对象、不善对机的解说和接引,故给佛教蒙上了一层迷信、落后、禁欲的色彩,似乎学佛者皆应断欲去爱、老气横秋一般似的。故不少人对佛教心怀敬畏,退避三舍。还有人以为学佛就要远离人群,不近女色,抛家弃子,不要财富,这些观念使得很多人不敢去学佛。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一般人都可以学佛,也不须要有什么特殊的限制。佛法不离世间法,人们如果都不学佛,甚至怕学佛,那佛法又有何用呢? 常在城市里的寺庙里,看见有这种情形:当一些年青人听闻了佛法,且感兴趣的索请赠阅佛书、录影(音)带时,如若有人劝他们皈依佛门时,他们则往往摇头摆手:“不行不行,我们现在太年轻了!守不了戒,等我们老了,退休了,再来学。” 问守不了什么戒时,回答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如:不能吃素;还喜欢穿好看的衣服;还有、还有……就是那个事断不了。 问:“什么事断不了?” 答:(面面相觑,神色尴尬)“┅┅” 半晌,丈二和尚终于摸着了头脑,从他们的眼神明白了是那件事(夫妻生活)断不了┅┅。 学佛必须吃素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家学佛必须断夫妻生活吗?回答也是否定的。 问:听说学佛会影响家庭关系,是吗? 答:不会,对在家人来说,学佛反而有助于和睦家庭。但若偏面理解佛法,行为不合中道,则会影响家庭婚姻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在中国,传统道德和宗教信仰,历来皆是婚姻、家庭稳定的最重要基石。 宗教——是社会的晴雨计和解毒剂,是维护社会正义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之一;它不仅对个人提供安身立命之处,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也对社会提供了一种“宣泄”和“解毒”机制,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和“精神生态”平衡。 但在今天这个急速变化、道德崩溃的时代,传统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作用已大为削弱。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社会环境及道德意识的变化,构成了对婚姻的稳定的最大冲击与挑战。二十世纪以来,虽不过百年,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社会道德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超过往昔数千年;世事大变、人心大变,人类婚姻家庭经历了前所未有冲击,许多家庭因此而土崩瓦解。 现实生活中,20年前乃至10年前不可想象的婚前性行为、婚外情、一夜情、网婚、性派对、性骚扰、同性恋群体等,已经成为了普遍社会现象,这些现象是对家庭稳定的挑战,是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背离。而对传统婚姻家庭观的反叛,更是推波助澜,使“残存”的道德感几乎消失殆尽…… 虽然人类的目的不是为了佛教,而佛教的目的却是为了人类。 佛陀出世,本是为了教导人们合理地过好人间生活,完善道德,从而渐次超越人生,趋向佛道,走向解脱。 佛陀的法语,是全人类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其中有关居家生活的开示,无论对佛教信奉者,还是非信仰者,均是一剂清凉剂,足以熄灭红尘的爱欲烦恼,也能提供居家生活的现实指导。 佛教教人要离苦得乐,但现实中的人们所为却相去甚远,到底问题出在那里,这就是本书要努力探索和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你的时间宽裕,建议你从第一章开始,慢慢读完全书; 如果你工作忙、时间少,则不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读,或者直接从第六章“常见问题答疑”读起,当你有了兴趣,再从头读起。 但愿诸位读者有所收益。愿增吉祥! 释了幻 二○○四年四月于静思书斋
目 录 前言 第二章、家庭与婚姻 第三章、修行与婚姻 第四章、学佛的婚姻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