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六)(6)

然而天不遂人愿的是,她父母在得知她的打算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加以阻挠。今天,他们打电话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她出家,他们就会自杀!听到这一消息,她顿时面有难色、犹豫不决了。 几乎每个出家人或佛教徒,在面对

  然而天不遂人愿的是,她父母在得知她的打算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加以阻挠。今天,他们打电话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她出家,他们就会自杀!听到这一消息,她顿时面有难色、犹豫不决了。
  几乎每个出家人或佛教徒,在面对寻求解脱与处理家人关系时,都会遇到类似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这样从两难的境遇中艰难地跋涉过来的。如果既想出家,又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修行人为了长远的利众,不得不放弃一些短期目标。
  作为家人,也不应该阻挠别人的出家因缘。《佛说出家功德经》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观察如是之士。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身盲。若出饿鬼中,亦常身盲。再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该经中还指出,如果破坏他人出家善因缘,不但所生常盲,且不能睹见佛之法身。
  若阻挠他人出家,尚有来世贫穷、难遇佛法等果报,《佛说老女人经》中云:“佛告阿难,是老女人者,是我前世发意学道时,是母慈爱,不肯听我去,我忧愁不食一日,因是五百世,来生世间则贫穷。”
  《贤愚经》中也讲了阻挠他人出家,罪同毁塔的过患。看到如此教证,怎能不让我们思量再三?
  若能帮助他人,受持一夜清净戒,胜过于诸佛前以七宝供养一百年之功德。更何况随喜、帮助他人出家之功德。
  总之,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亲密的家人,如果诚心发愿出家,我们一定不要制造违缘,拖延其出家时间。否则,因果的制裁也是无情的!
  壬午年八月十二日  
  2002年9月18日  


  善  言
  有一位出家人希望我能赠送他一些教言。我为难地告诉他:“我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烦恼业障都很深重,连弟子的法相都不具足,又怎么敢传什么教言给你呢?”听了我的话,他仍然毫不气馁地苦苦哀求。最后,心已被说软的我只好勉为其难,自不量力地用诚挚的语气向他说道:
  “顶礼上师本尊!若想获得成就,必须时刻祈祷三宝。本尊是一切悉地的来源,应精进观修;护法是遣除违缘的根本,应常时供养。想要修行圆满,必须多年依止善知识,在寂地观修无常。如果只是在有吃有穿、天气好、心情好的情况下观修,缺吃少穿、炎热酷寒、心情沉闷的情况下,就表现脆弱,甚至退失道心,这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
  对于好的修行人来讲,一切都是顺缘;对于不好的修行人来讲,一切都是违缘。就看你如何对待。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无论是谁,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途径。
  依止具相师,以三门恭敬承事,令师生喜,获得密法窍诀。以毫不动摇的信念诚心修持,最终获得传承上师的意传加持,证悟心的本性。
  大圆满的教法世间的一切财富都不可比拟,无有定解与感受的人不能证达。安住于大圆满的境界当中,即使外面狂风暴雨、世界战争暴发、瘟疫灾难流行、洪水猛兽袭击、千百万人以强力扭转,心也始终象无波的大海一样平静。”
  他一边听一边记录,听完我的话,满意地离开了我的宿舍。虽然我说的都是一些胡言乱语,但也是出于好心的劝言。我把大致的内容记录下来,也许对某些人会有一点作用。
  壬午年八月十三日  
  2002年9月19日  


  佛  理
  千百年来,世间稀有的事情层出不穷,新发明不断诞生,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也日新月异。人们更加崇尚科学,很多宗教在面对新时代、新理念、新领域时,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处于停滞或倒退阶段,面临着濒临崩溃的信仰危机。仿佛大浪淘沙,只留下闪亮的金子一般。佛教却在新浪潮的冲击下,越发磨砺出绚烂夺目的熠熠之光。
  西方心理科学方面的学者,曾尝试以挑剔的目光对佛学进行审视,但无论他们如何考察,都找不出佛理方面的一丝瑕疵。不仅如此,佛教的理论还让他们大开眼界,以前很多使他们困惑多年而难以解开的疑惑,以佛教理论都能所向披靡、迎刃而解。
  以前对佛教抱有成见的西方学者,已开始接受并认同佛教的一些理念,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治疗及临终关怀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他们不得不以全新的视角,对深奥的佛教理论重新进行探讨。
  研究的结果使他们发现,佛教并不是他们一开始所理解的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集哲学、科学、医药、文学等各类学科为一体的,以世俗分别念所不能臆测的学问。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高深莫测的智慧,高屋建瓴的气魄,高义薄云的境界。一片桃花园在西方横空出世,令世人大跌眼镜。他们在惊诧之余,也开始以各种途径将佛教理论进行传播。
  《深厚密严经》云:“一切比丘或智者,如烧砍磨练纯金,三加观察我所语,方可接受莫恭从。”出家比丘、世间智者都知道,对黄金的鉴别是在十六次的烧炼,以及详细观察、研究之后,才能辨别其真伪。对待佛教理论也是这样,在睁大智慧双目,以挑剔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之后,如果发现其确实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再加以接受才是明智之举。佛教从不要求任何人必须以恭敬之心,而屈从于某些势力或权威。
  “缘起空性”的理论是经得起煅烧的纯金,现代科学与生理、心理科学的发展都一次次证明了佛教理论的颠扑不破,无数不可一世、奉真理为圭臬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最终都拜倒在佛学的殿堂里。
  佛教以比量、现量、教量三种方式得出的结论,现代科学实在无法与之比肩。
  在印度北方,东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济济一堂,就佛教与科学、生命与心理学等话题召开研讨,经过七次的讨论、研究,专家们对佛学理论给自己领域所提供的启示深感满意。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有智之人应以宽广的胸怀涵纳一切,而不应固步自封,将自己关在成见的黑暗空间里,对自己不明白的一切擅自诽谤。
  打开紧闭的窗户,你就会看到明媚的春光!
  壬午年八月十四日  
  2002年9月20日  


  中  秋
  今天是中秋节,一说起中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月亮。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举家团圆赏月的风俗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使中秋充满浪漫色彩。
  据《周礼·春官》记载,远在距今几千年的周朝,就已经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习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