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六)(5)

恰好今天我接到电话,德巴堪布将要去汉地治疗,我虽然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但也想为德巴堪布与汉地居士结缘尽微薄之力。我赶紧写了一封介绍信: “有缘信士惠鉴: 德巴堪布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爱戴、非常了不起的善

  恰好今天我接到电话,德巴堪布将要去汉地治疗,我虽然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但也想为德巴堪布与汉地居士结缘尽微薄之力。我赶紧写了一封介绍信:
  “有缘信士惠鉴:
  德巴堪布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爱戴、非常了不起的善知识。我本人最早出家时,也曾在他老人家坐下恭听过《大圆满前行》等法要,从而对佛法生起了坚定不移的定解,实在是受益匪浅。堪布对我可谓恩德深厚。
  此次堪布去汉地治疗,机会难逢,希望有信之士不要坐失良机,应当在其前聆听传承,祈求加持,如此则利益无穷。
  堪布如今已至七旬,年迈体弱,法身欠佳,望多方予以帮助。
  愿一切吉祥!
  二ΟΟ二年九月十五日  
  索达吉”     
  我真诚地希望这封信,能成为德巴堪布与汉地众生之间的纽带。让堪布的智慧甘露,也能像当初滋润我们一样,去浇灌他们干裂的心田,使那些撒播已久的种子,能早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壬午年八月初八  
  2002年9月14日  


  报  仇
  回到科罗马乡,听到一件令人伤感的事。
  我曾在“噩耗”中提到的桑及让波的弟弟,为了报杀兄之仇,已连续一个多月流浪在外,寻找凶手。他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务,带着随时可能燃烧的仇恨,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翻山越岭,日复一日的失望已让他丧失理智。瞋恨的火焰加速度地上升,最后一点忍耐的水分已经被蒸发。如果此时能找到仇敌,蓄积已久的仇恨一定会迫使他将对方撕成碎片。
  为了化解他心中的结,我决定与他谈谈。当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他眼中难以熄灭的怒火,原有的信心已消去了一半。但一种责任感驱赶着我,使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告诉他:“人死不能复生,如同覆水难收,破镜难圆。世间的一切皆由因缘注定。这也是他们之间的孽缘,如果你杀了他,只会增加你的罪业,对你哥哥没有丝毫价值。希望你能豁达大度一点,将你们之间的冤仇一笔勾销。”
  听了我的话,他毅然决然地回答我:“于我而言,哥哥是我最亲的人。即使一百万也抵不上我哥哥的一根小指头,更不要说他的性命。此仇不报,我在乡邻当中也抬不起头。即使我倾家荡产、囊空如洗,也一定要雪耻!”看来,所谓的因果、所谓的前后世,在他心中已化为灰烬。想让他现在幡然醒悟,简直是痴心妄想。只有让时间的浪花,去冲刷磨砺掉他心中的仇恨,重还他应有的理智。
  草原上,一个茕寂的身影终日在晃动。不知何时,他能抬头望一望头顶蔚蓝的天空,让自己的心胸也变得同样宽广起来。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这种作法是一种英勇行为,为了亲人,情愿舍弃自己的一切。其实,这正是世人愚昧之所在。世间因缘,瞬息万变,为了今世的亲人,不惜造作恶业,谁能保证自己来世是以什么样的因缘与亲人和仇敌再会呢?“啖父身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敌,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在智者的眼里,世人上演了多少愚痴的荒唐闹剧啊!
  壬午年八月初九  
  2002年9月15日  

  欺  骗
  自从去年夏天乡亲们发愿不随意杀生之后,科罗马乡牧民们的牦牛就成了牲口贩子眼中的“天鹅肉”,他们一直对那些膘肥体壮的牦牛虎视眈眈、垂涎欲滴。
  终于,他们杜撰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欺骗了这些善良的人们。在很多人从未去过的红原,贩子们描绘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那里有丰美的水草,那里有怡人的气候,那里有甘甜的河流……当牧民们正为草场的紧促而焦急时,听到这一消息,无不倍感欢欣,以为牛羊们从此找到了满意的归宿。
  听说此事后,我感到疑惑不解,据我了解,当地牦牛的草场问题尚没有着落,怎能有这些牦牛的栖身之地?简直是天方夜谭!一定事出有因。
  我找到了那些贩子,并细问其端倪,比如,牦牛具体生活的地方,经营的渠道……从他们前后矛盾的话语中,我已猜出一鳞半爪。在我抓住马脚穷追猛打的追问下,贩子们终于黔驴技穷,交代了事实真相。那些牧民们以为找到美好家乡的牛羊们,早已被他们赚够了钞票,贩卖到屠宰场,成了别人的刀下肉、盘中餐。
  善良的人们被激怒了,他们将贩子们团团围住,非要说个子曰不可。迫于压力,贩子们不得不交出了刚收购的50头羊、12头牛,用于放生,以弥补罪过。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解决。
  只可惜那些已经迈入鬼门关的可怜牛羊们,不知命运之神会将它们安排至何方?
  壬午年八月初十  
  2002年9月16日  

  慈  育
  儿童的成长环境往往决定了他的一生。从小在慈悲的氛围中孕育出的儿童,会有一颗不造作的爱心。从小在忆念三宝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会有一颗虔诚信仰的心。
  儿童就象一张白纸,你用什么颜色的笔,就能描出什么颜色的图画。
  土登罗布仁波切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在青海果洛创办的小学,已经历了三年的风风雨雨。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该校现已拥有98名学生,16名教职员工。
  每天清晨六点半,在悦耳的四皈依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从睡梦中苏醒,揭开了一天生活的帷幕。起床后排好队,整齐地向三宝合掌顶礼,皈依发心,围着寺庙转绕三圈。七点开始洗漱,完毕后入禅堂,各就其位后齐声合掌念诵:“无上导师佛珍宝,无上醍醐正法宝,无上引导圣僧宝,供养怙主三尊宝。我等众眷世代中,永不舍离三宝尊,恒时供养三宝故,愿获三宝之加持。众生以此妙净善,圆满福慧二资粮,福慧二资之所生,净妙二身愿成就。”
  早饭后稍事休息,八点开始正式上课,主要课程有藏文、中文读写。午餐后是午休时间,下午两点开始上课。六点晚餐,七点晚自习,九点入寝室。当所有的学生休息后,尽职尽责的老师们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这些学生都是孤儿或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出生是不幸的,但如今他们所得到的爱与教育,却远远超出了健全家庭的孩子。
  在这种慈爱与敬信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就像一颗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将来必定会在人间播植出更多慈爱与敬信的幼苗。
  壬午年八月十一日  
  2002年9月17日  


  阻  挠
  一位杭州国际政治大学的学生,在听闻了有关轮回痛苦的道理之后,对凡尘世间产生出不可遏制的厌离心。她抛弃了大都市的舒适生活,来到条件艰苦的藏地,一心一意地等待着出家机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