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禅定的次第——九住心(2)

总之,要告诉大家“照顾所缘,提起正念”。“所缘”就是所缘境;“提起正念”就是一心一意在所缘境上,这时候的心念叫做“正念”。就像用一条绳子把东西绑在一根桩上一样,用所缘境把心绑住,让心不再飞驰出去、散

总之,要告诉大家“照顾所缘,提起正念”。“所缘”就是所缘境;“提起正念”就是一心一意在所缘境上,这时候的心念叫做“正念”。就像用一条绳子把东西绑在一根桩上一样,用所缘境把心绑住,让心不再飞驰出去、散乱掉了。一旦离开所缘境,想东想西,过了一阵子知道自己心不在焉、心散乱了、心飞出去了,这时“警觉”到自己在修禅定,重新把心拉回所缘境上,这种心理功能就称为“正知”。

大家要修禅定,首先要清楚认识这些名相的意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行人(不论在家或出家)如果没有好好利用“正知”这种高度的警觉性的话,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修到入定的。对于“解脱生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修禅定的阶位

生活要依正知而住,安住在正知里头。正知就是对每个起心动念都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知道这个念头是善、是恶;是是、是非;是清净、是杂染。当下明白了自己的心念,行为上就能克制自己该做或不该做、该说或不该说。因此要特别跟大家强调正知的重要。

1.入以前的阶位——九住心

我们平时心思这么散乱,是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与第七意识的内含“我痴、我见、我爱、我慢”相应,因此六根一直向外追求,心才开始散乱起来,一直向外贪求所看到的、嗅到的、听到的、尝到的。

一接触到外境,内心立刻生起一种合心意、或不合心意的感受。遇到合心意的感受,马上生起“能不能再给我一点”的念头?所以就有贪欲;得不到所需要的,就开始嗔恨。在日常生活里头,六根受第七意识的影响而贪求外界,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日日追求成了习惯,因此内心动不动就现起妄念。要能够降伏这种妄念,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就是用“我空观” ——透过“照见五蕴皆空”来破除第七意识。

但是在理性上的空性智慧还未成就前,不得已只好先从现象界、事相上来用功。也就是先用种种方法来收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这种持戒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少看、少听、少讲、少做,烦恼自然就少。有空就盘起腿、闭起眼睛来,把心意集中在所缘境上,少起分别,少生烦恼,这样子禅定才容易修习成就。

(1)内住

现在要修定,首先要依你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以什么做为所缘境?选定以后开始修行,摄心守意,定住在所缘境上。这是修定的第一步,称为“内住”。

我们的心过去都是向外攀缘,稍不注意就看得入神、听得忘记任何事情,一心沉迷在某一件事里头。心向外追求,向外奔驰,就叫做“放心”。修行者是不可以“放心”的,应该要“安心”,要把心收回来,这叫做“收心”。

将心定在所缘境上,让念头扣住所缘境这一点,在这个点上开始修习正念,这就是“内住”。“住”的意思就是安定、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意思。过去心都是向外,现在把心向内,锁定内心的所缘境,这是修定的第一个阶段。

(2)续住

修禅定的心路历程很像搬家以后调适内心的过程。过去的生活环境习以为常,现在突然搬到新的环境去,面对不同的人事、不同的文化背景,心里自然会常常想念过去的种种。其实以前的环境不一定会比现在好,但是因为六根与第七识相应,觉得那是你的老家,总是比较适应,换到别的地方就觉得不自在了。

同样的,我们过去已习惯放纵自己的心去向外贪求,现在要把心向内安住时,就会发现念头纷飞。一下子想到厨柜里面好吃的东西,一下子想到朋友、政治、股票…,种种念头不断浮现出来。有些是合你意的、你所关心的,就会一直想下去。想了一阵子又想到:“我在修禅定,怎么会想这些呢?”勉强再把心拉回来。

没有多久内心的习气又开始作祟,所以念头又跟著散乱起来。这是因为第八意识里的东西那么多,顺应第七意识的我执力量又那么强,没法说静就静。接著又发现心念跑掉了,勉强自己再扣住所缘。一次又一次的把散乱的心再拉回到正念上,继续想尽办法使心停留在所缘境上。这种陆陆续续的使心安住的过程,就称为“续住”。

(3)安住

搬家了,却又时常想回到过去的地方。人生的因缘很复杂,有时即使想回去,但是受到诸多因缘的牵绊,心里纵然再怎么想念,总是无法成行。慢慢的,终于对现前的环境适应下来了,想念的次数减少了,周围的人事渐渐熟悉了,谈话的对象也多了。逐渐觉得这里也是你的家,比较少再思念过去的环境和人事了。内心逐渐适应这样的环境,即称为“安住”。

没有修禅定的人,心念一向是向外攀求的。股票稍微一起落,整个心都要跳出来。现在看破了这个世间的虚假不实,慢慢的适应在这样的修道环境里头。对于外面那些五欲,以及障碍禅定的五盖(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注1)恶作(注2)、疑)等能够逐渐降伏,心能安住在所缘境上,即称为“安住”。

(4)近住

慢慢的,心意常在所缘境上,顶多是在所缘境的附近打转。比起第三阶段的“安住”(常常想家、想股票、想外面所喜爱的)更加进一步,心念不会再向外驰散。顶多念头起来以后,大概很快就可以把它拉回来,甚至同步进行 ——心思一方面在所缘境上,另一方面还在想以前的事情,但仍然离所缘境不远,所以称为“近住”。修行禅定时,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这四个步骤就是让我们从“摄心守意”开始,一直到整个心意时时刻刻都能保任在所缘境上的四个阶段。

(5)调顺

从第五阶段开始,就能做到原始佛教所说的四正勤(注3)。四正勤的内容包括:

(a)已生善令增长——心里所起的善念或已经做的善行,持续的令它增长,加强它的功效。

(b)未生善令生起——应该有这样的发心、这样的善念,但老是不发,所以要使它生起来。

(c)已生恶令断除——已生的恶业要立即斩断,不能让它继续生长、膨胀。

(d)未生恶令不起——未生的恶业不能让它发展起来。恶的念头一动就不能任它滋生下去,要立刻消灭它。

四正勤的修行方法要能真正派上用场,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断除我们烦恼习气的,就是在第五调顺的这个阶段。过去看到外界色、声、香、味、触这些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例如异性…等等可爱的境界,立刻就强烈地生起想要占有的念头,这是内心贪、嗔、痴的展现。这些诱惑境界的现前很容易让我们心动,让我们的第六意识一直起分别,妄念纷飞,进一步采取手段去追取。

而现在禅定修到了第四住、第五住的阶段,发觉心理已经有一些变化。比起以前来,脾气比较不冲动、不激动,感觉很安详、很宁静。生理方面也有一些改善,觉得安住在所缘境时身心比较能放松。这时已经尝到修禅定时那一份微妙的快乐,能够体会外面种种的五欲、六尘虽然偶尔也能给人快乐,但毕竟是一种相对的快乐。境界过去以后快乐就消失了,而且还会乐极生悲。快乐、兴奋到最后,就是累得要死。不像禅定那样从内心生起安祥、寂静的快乐,再怎么样也不会有副作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