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禅定的次第——九住心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一、修禅定与参禅的不同

中国佛教禅宗不管是禅堂的设备、每天作息时段的安排、或者运作方式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它的修持方法(参禅)与佛陀所教的修习禅定的方法,在层次上是不太一样的。佛陀所教的是按部就班修入禅定的方法;中国佛教禅宗则是要当下就认识本来面目,当下就能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禅宗所教的参禅方法比较高超。

禅宗要求不管是初学或老参,都是同一个目标: 就是“当下”。对初学者来说,当下就要知道本来的面目就在“不思善、不思恶”的那个时候,实在不容易,严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要修到入定,修到能够“不思善、不思恶”,也是有次第的。

佛陀的意思则是要我们修行时,必须同时“持戒、修定、观慧”,三者相辅相成,原则上以持戒为先。能够不侵犯别人,心里头就不会有后悔、惭愧、内疚、懊恼、热恼的心情,所以就容易入定。这就是为什么修禅定要先持戒的原因。相反的,如果用心的修持禅定,也会使我们的心里头不会激动,不容易冲动,所以行为上自然如法,合乎戒律。

而且有了定力就能克制内心的烦恼,所以行为上可以很清净。言行举止有了定力以后,起心动念时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是善或恶,是清净或杂染,更可以对烦恼防微杜渐。所以今天先让大家明白“九住心”,以免以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参禅还是在修定,也不明白自己修禅定的进度。

二、禅定的种类

1.世间禅

一般来说,禅定的修持是属于修福报的部份,因为禅定修到最后如果没有修四念处,没有配合著三法印的思考,一般人修禅定也许可以让定力更深,但所入的定不能称为正定。这种禅定叫做“世间禅”,它的好处如下:

(1) 可以生天——未入根本定(指初禅)的人可以生到欲界天。入根本定以后,要看定力的深浅来决定生到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或四禅天。这都是享受福报的部分,属于福德门。

(2) 可修神通——入第四禅的根本定以后可以修神通。但如果不配合三法印、四念处、观照般若…等的正念来修,那么所修的禅定也都是属于福德门。

2.出世间禅

如果配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修禅定,则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快速的入定;二方面因为平时观“无常”,所以容易去除五欲。五欲就是我们身 体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对外界(色、声、香、味、触)的种种贪恋、染著,也就是俗称的“财、色、名、食、睡”。如果先以“无常观”做为所缘,看淡世间而无所求,心情自然能够平静下来,自然容易入定。进一步再配合“无我观”来修,对五欲(包括男女之间的情欲)就更容易降伏、克制了。

以这种正念入定以后,平时的行为差不多都很清净,能够持戒不犯,烦恼也几乎不再现起,能够把习气逐渐消除。这样的入定才是属于“正定”。得到正定以后,再不断的运用观照的智慧。“止”与“观”就是在静“止”的禅定之中“观”缘起、观涅槃寂静、观法空性,再一次的入定以后就称为“证果”。

所以八正道的第一个“正见”,就是依照“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道理来观察世间,知道它有生灭的现象(又名“有为法”)。了解世间现象的无常性、无我性以后,更深一层的发现世间的一切现象(万法)总是不断地生生灭灭、虚妄不实,因而体悟出世间相的本质(法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以这种智慧来得到正定,即属于“观慧门”。

从开始修禅定到入定为止,这是属于“修止”、“修定”。依定力来观察缘起法,则是属于“修慧”、“修观”。两个相互配合,内心里时常保任“无常、无我”的思想,修定的时候心就容易安静下来。以慧来帮助修定,以定来引发“涅槃寂静”这种空寂性的无漏智慧。这样相辅相成,就叫作“定慧等持”、“止观双修”。

佛陀告诉我们持戒、修定、观慧。修定时如果追求世间的欲望(想要修神通、或者想要生天)都是属于福报门;若与“三法印、四念处、般若智慧”相应就成为智慧门。大家要明白 :修禅定与修福报是有差别的。

三、修禅定的下手处——所缘境

我们修禅定必须要有“所缘境”。所谓“所缘境”就是在心里模拟、想像一样东西,然后用心钉住这个影像,不让它晃动、消失,这个影像就叫作“所缘境”。

所缘境当中,对治散乱心最有力量的就是“数息观”;“不净观”则对治五欲、情欲最有力。佛陀称这两种法门为两种不死的甘露药,或者“两种甘露门”。大家以后修定要选择所缘境时,要看你自己那一方面的烦恼比较强,就用那一方面的所缘境去对治、降伏烦恼。

修禅定的所缘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能降伏烦恼

比如说觉得自己的男女情欲比较不容易降伏、妄念比较多的,佛陀就教我们修“不净观”。观想一个尸体死了以后开始肿胀、腐烂、生虫、流出血水,或是想像一根骨头的模样。依你所看过的,不论是图片或是动物的骨头,你就在脑海里头模拟想像那一节骨头,或者不净观的那个尸体。想像以后扣住它、钉住它,不再想其他念头,这就是我们修不净观的所缘境。

修“慈悲观”时,先在你的心里模拟想像自己母亲的脸相,不使它忽大忽小、忽上忽下。把这个影像想得很清晰,然后观想给她欢喜,她有病痛时要给她医疗。用这种观想力量来加持,使她病痛消除,为她拔苦与乐。你心中模拟想像的这种母亲的影像,就是修慈悲观的所缘境。

如果你要减轻罪障,可以观想阿弥陀佛。把你曾经看过的(不管是雕塑的、或是绘画的)弥陀佛像模拟想像出来。然后扣住它,一直到影像清晰明显为止,那么这尊佛像就是所缘境。

2.要能契入真理

不管是缘起观、我空观、或者法空观,这些都是顺入佛法的正理。

若要以“观察空性”来作所缘境,必须先得到正见,也就是说先对“闻所成慧”这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叫做胜解)。然后从义理来分析缘起、法空性,而得到了“空”的概念。对这个概念来加以观察、思考,紧扣不放,那么这个“空”就是所缘境。

对宇宙一切万法的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现象能够有殊胜的理解,肯定一切是无常的,诸法是无我的,它的实际是涅槃寂静的,勉强可说是闻所成慧的成就,这就是得到了正见。一旦观想成就,也就差不多要证悟真如实相的涅槃寂静性,这对一般初学者来说是比较不容易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