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发菩提心的所缘与实践(2)

──勤修皈依、忏悔、菩提心和显密方便。 “我的体会是当贪心升起,会有很大的习气,操纵你去造业,是不是先要降伏习气,伏归空性,体验空性,彻底斩断习气,菩提心才会升起并现行。我在这里的用心对不对?” ──

  ──勤修皈依、忏悔、菩提心和显密方便。

  “我的体会是当贪心升起,会有很大的习气,操纵你去造业,是不是先要降伏习气,伏归空性,体验空性,彻底斩断习气,菩提心才会升起并现行。我在这里的用心对不对?”
  ──通过勤修皈依、忏悔、菩提心等,可以有效对制粗重的烦恼,在此基础上再修习空性会更易契入,这就是三主要道的次第。

  “最后还要问一个ZT兄曾经问过的问题,我空与法空究竟如何界定?”
  ──简单地说,我空的重点是说五蕴中无我;而法空则进一步破除对五蕴的自性执。

  “为什么小乘圣者证空性却不能成佛?”
  ──关于小乘所证空性的深度和广度,各家有不同的说法,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小乘没有无上菩提心。

  “须菩提解空第一,是小乘阿罗汉,为什么金刚经是大乘经典?”
  ──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大乘是如来本怀,为使小乘廻小向大,在时机成熟时,如来亦对小乘行人开显大乘法义。
  二、在《法华经》中,如来亦对须菩提等授记,将来成佛,因此也可以认为须菩提等圣者是辅助如来宣说小乘教法的菩萨。

  “小乘与大乘究竟应如何界定?”
  ──有无菩提心应是根本标准。

  F117:
  试答最后一问:所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实无发心及所缘者,是为发心。

  zf:
  在下浅见,“无住”不是“无愿”。愿而无住,无住而愿,方合无住生心的妙旨。

  F117:
  是的,依信愿行入法性海,知见正了,行证要跟上
  但佛法的实践好难!尤其是大乘法,《普贤行愿品》是我的必读功课,早上读了,晚上都不敢想自己做了多少,“恒顺众生”,众生顺我还差不多!
  当然话说回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应该是很好地行了吧?圆顿法门都讲世间、出世间不二,但烦恼和矛盾时时有处处有,就象下岗和生计问题罢,遇上了是真困扰人,这时空有不二的大法能当饭吃吗?还望老师拈提,用佛法的精神在世间为我等末学找个安身立命处!

  zf:
  “但佛法的实践好难!尤其是大乘法,”
  ──是啊!
  “《普贤行愿品》是我的必读功课,早上读了,晚上都不敢想自己做了多少,“恒顺众生”,众生顺我还差不多!”
  ──“普贤行愿”这种“终极大愿”要仗着胆子发,先别管现在能作到多少。一方面要用大愿来检查自己,但另一方面切记不要过于苛求,毕竟成佛以后所行的也不过是普贤行,特别是恒顺众生这一项。

  “当然话说回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应该是很好地行了吧?”
  ──仁兄试想:如果佛弟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者,那么佛教徒在公众的心中形象恐非今日可比,这对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年人)学佛应该利大于弊。


  “圆顿法门都讲世间、出世间不二,但烦恼和矛盾时时有处处有,就象下岗和生计问题罢,遇上了是真困扰人,这时空有不二的大法能当饭吃吗?”
  ──虽不能当饭吃,但对调节自己的心态却大有益处,而心态对生计问题也关系重大。
  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中含有实际的用心法诀,可以用心参学。

  “还望老师拈提,用佛法的精神在世间为我等末学找个安身立命处!”
  ──对于那些没有立志“为利众生愿出家”者,我的建议是:一、好好学习和工作,起码作到衣食无忧;二、将主要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佛。
  如果工作的目的是为学佛准备必要的条件,那么工作本身是否也成了学佛的一部分?

  F117:
  再答赵叔“发心所缘之佛功德应该必须有哪些?”我认为佛有法、报、化三身,相应地所缘之佛功德也应该各有侧重。佛的法身在于清净无染,报身在于福、智庄严,化身则象春雨,润物细无声。

  zf:
  您读过《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吗?

  F117:
  发心广大等虚空 生诸功德同法界
  以前读过,现在又读了一遍,感觉真好。

  zf:
  随喜。

编辑:小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