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精神分析与禅悟(3)

禅:禅的修行实践,也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禅师们的慈悲心与各种手段,只是一种助缘,而根本上还是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开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坛经》)。即是以自性破除愚痴迷妄。

禅:禅的修行实践,也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禅师们的慈悲心与各种手段,只是一种助缘,而根本上还是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开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坛经》)。即是以自性破除愚痴迷妄。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指路明灯。禅师接引学人的任务,是用各种方法、手段截断来人的思路,智境双亡,脱体无依,无挂无碍,回归本源。

从以上的对比罗列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与禅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宣称佛学与科学完全可以沟通呢?不!相似并非相同。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尽管精神分析学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禅愈靠愈近,但仍是两种藤上的瓜,品类各异。不过,正因为都是瓜,而不是红薯或白菜,故发掘它们的相通之处仍是沟通佛学与科学的重要工作。

的确,精神分析与禅仍在不同层次上。

首先,集体无意识(或宇宙无意识)虽然“包藏着整个人类甚至有机界全部进化过程的基本信息”;“集体无意识总是代表整个人及其对于光明与黑暗的全部潜能”;“它总是包含着人对其生存问题的种种不同答案……因此,无意识的内容既不善也不恶,既非理性也非非理性,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具备了人所具有的一切”。然而集体无意识(或宇宙无意识)还不能完全等同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种子”说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认为一切现象都不能离开识,称为唯识,万法唯识。唯:排遣执着心外之境为实有的迷妄;识:内心作用,了别事相。唯识亦唯有内识,识有而境无。一切现象都是阿赖耶识种子的变现,一切现象都是精神性的东西,对外界的客观存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无意识则有所不同,首先它有功能性的含义,使无意识转变为意识,是指人觉察到自己的某种愿望、情感、判断等等。这似乎在说,无意识就是未觉察到自心的某些冲动。这“觉察”,又似将人引导到有实物可以思虑分别的道路上去,而非依他起相,即缘起相。精神分析对意识和无意识还有另一种用法,即“无意识被视为就像一座房子的地窖,凡是在上层结构中没有地位的东西,统统都被堆放在其中”。这就又给人一个实有的感觉,物我分离,这正是科学的基点。有物可依,有境可转,有相可寻,又回到了精神分析学说产生初期的科学治病的源头。

其次,精神分析认为“意识到那些无意识的东西,并从而扩大一个人的意识领域,这就意味着接触现实,并在这一意义上把握真理(无论是知性的真理还是情感的真理)。扩大意识领域意味着醒悟,意味着揭开面罩,意味着走出洞穴,意味着把光明输入黑暗”。但这并不等于禅宗所说的“开悟”。开悟是“说不出”的,这种“高峰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宗不滞于经教语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没有什么东西要去“把握”,没有什么面罩需要去“揭开”,没有什么光明需要“输入”。世界如其本然,“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德韶禅师)。

再其次,精神分析要引导病人去扩大意识面,即将无意识转变为意识,医生成了导师,“引导”病人按他设计的模式去执行,或者限制一些自由而开启别的门路。这意味着有法可依,有路可循。就像弗洛姆在《精神分析与禅宗》里说的:“它用不同的方法训练意识以掌握无意识。它把注意力引向那被歪曲的知觉;它导致人们认识到自身中的虚假;它通过消除压抑以扩充人类体验的领域。”禅却恰好相反,没有什么“方法”,不搞什么“训练”,禅的方法就是无方法,禅的训练就是无训练,无路无门,截流断源;思虑无着,攀缘无枝。对也三十棒,错也三十棒,“有话可说三十棒,无话可说三十棒”(德山)。多知多解,反成壅塞;循规蹈矩,反入桎梏。禅认为,开悟是不能用知性的问答可以达到的,知性的东西是人们分别认识的产物,是虚幻不实的,是假象。禅师的任务,是打破学人对任何知性的迷恋,无论学人对知性的东西有多高明的见解,有多么合乎逻辑的陈述,都“一棍子打死”,将学人逼入困境。最后,连“提问”本身也“打死”,因为提问本身也是背离禅的精神的。禅发展到后来,干脆就叫你去参一个无头公案,或参一个“无”字,反复参,昼夜参,乏味透顶,无聊之极,也要参;用整个身心去参,用整个生命去参。不给任何思想留一点余地,无论你作任何事,都是“无”在作,吃是“无”在吃,行是“无”在行,连“我”也没有任何位置,山河大地是“无”,整个宇宙是“无”,我也是“无”,最后不仅无我无物,连“无意识”也“无”,“阿赖耶识”也无,一切都与“无”同一。当机缘成熟,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偶然事件,如一句话,一声吼,一缕光,一个物,一件事,即可使你突然觉醒。原来生命的一切答案都不在知性中,宇宙中一切如其本然。花自开,水自流,月自明,星自灿,风霜雨雪,酸甜苦辣,鸟翔兽奔,虫鸣蛙叫,车闯南北,人各东西。一切都是自性,“见性”乃是禅的最后归宿。即意味着人的生命的充分诞生,意味着人是自己的主人,世界乃至宇宙与自己同一。

看来,精神分析与禅宗,都是向上一路,但路标各异。虽然可以部分沟通,完全融合却尚待时日。不过,晨曦已现,我们也当感到欣慰。正道是:

人人都做白日梦,

翻江倒海一场空。

一朝打破砂锅底,

南瓜白菜萝卜葱。

江山何须谁指点,

煮水烹茶与昨同。(信息来源:摘自《空林》)

编辑:小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