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消费主义与佛教道德(3)

人的行为之所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是人类欲望的不节制,使人类自己走入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池深”的危险之地。 心灵环保 要脱离“苦难”,圣严法师提出了:“要以心灵环保,来导正人类价值观的偏差;再以礼仪

人的行为之所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是人类欲望的不节制,使人类自己走入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池深”的危险之地。

心灵环保

要脱离“苦难”,圣严法师提出了:“要以心灵环保,来导正人类价值观的偏差;再以礼仪环保提升人格的尊严;以生活环保来确保生活的俭朴;以自然环保来保护生态的生生不息,以此四种环保,保障人类现在生命安全,也保障了人类子孙的生命绵延。”

多年来法鼓山在心灵建设方面,展开了一连串的实践活动,每一种都负有净化人心的教育功能,整合起来即为:

“心之五四运动”

其内容包括:四安、四它、四要、四感、四福。

四安

四安者:即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安业——在于身口意的清净和精神。

四它

四它者:即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四要

四要者:即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消费主义的典型特征。摒弃对这种价值的追求,我们的生活从简单化、纯朴化着手。能不能要,该要清楚地知道真正的“需要”,化解个人的欲望一一想要。

四感

四感者:即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感恩——奉献回馈不求报。

感谢——顺逆因缘皆恩人。

感化——知惭愧、常忏悔。

感动——智慧慈悲于人。

四福

四福者:即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知福——知足常乐,安贫乐道。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

种福——成长自己,广种福田。14

“心之五四运动”淡化了宗教色调,人类可以共同遵循实施。这也为不信仰宗教的人提出了方法。

“佛法的环境伦理,较为接近生态主义者一一基于缘起法相的相依存性与缘起法性的平等性的向度思考”。15

所以说,宗教道德在引导人类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品质的提升,这恰与佛教中的觉悟人生的修行实践相重合。

佛教界完全可以用佛教伦理的优良资源,广而告之,使之与全球的生态伦理相约,创构出全人类遵循的可持发展的文化模式,使佛法重筑辉煌。

【参考书目】

1、(美)艾伦~杜宁著毕聿译《多少算够》第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2、同上

3、同上第10页

4、引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1998》

5、同1第28页

6、(英)辛格《动物解放》第9—10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7、引自雷毅著《生态伦理学》第9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妙华法师著《换个活法》

9、宽忍法师主编《佛学辞典》846页

10、同8

11、唐能赋著《经济伦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四倍半富裕”出自ANGUSMADDISON,《THEWORDECONOMYZOTHCENTURY))

13、《人生》杂志1999年10月第194期

14、同上

15、释昭慧著《佛教伦理学》法界出版社 (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