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空性的体悟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1、常念无常,精进求出离

学佛精进的人常会念及生命的短幻,因为我们从不知道未来将如何,或何时我们会过世。禅观死亡的种种以及它何时将到来,会让我们学习并了解生命的无常,进而生起出离心,并减少对尘俗的一切执著。就像我们计划由这个地区搬到另外一个地区一样,聪明的人心里会先有个谱,娴熟地在心里计划,事先把琐碎的事处理好。这样,新房子准备妥当,就只等搬入。人一旦到达,马上就能全心安顿下来,不必再去操心刚搬离的旧房子。

同样地,了解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可以让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修行,这是一件比耽于物质享乐更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财富一件都带不走,而大限随时会到!那时我们连自己的一缕头发都带不走。现在朋友会很乐意帮助我们,但自己不修不行,将来即使朋友会帮忙或任何财富,都使不上一点儿力了。我们是佛法的修行者,这种因缘是希有难得的,因为很多有名有钱的人,不见得就拥有像我们这样的学佛机缘。

2、三宝人天宝,佛法从恭敬来

由于我们的生命有限,因此,应把佛法和精神导师视为非常、非常珍贵的。

精神导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永远无法述说清楚的。过去的诸佛菩萨,开始时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他们经过了正确的指导,完全吸收法教之后,才证悟成佛,他们获得了永不变异的遍知能力及永恒的喜乐。此等发心及利他的能力,唯有在与导师维持纯净的关系后才能产生。以虔诚和真心来敬待导师是最基本的,因为他引导我们,使我们对修行和体悟有了正确的认知。修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圆满,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或几年内就有结果的。

3、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心性

可以就以下三点来加以说明:

我们的觉受、我们对这些觉受的想法或看法、以及现象的本体(法性)。觉受、心灵的投射及现象,这也是心的组成要素。没有心,就没有感受,也就不会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各种东西的形状,甚至梦魇,都是由于有这颗心;若没有心,一切便都没有形体了。盲眼的人看不见,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颜色的存在。当我们的眼识起作用时,才能感受到颜色的存在,我们以这种识来分别,并为不同的颜色贴上不同的标签。以究竟的实相来说,颜色与我们的心,或我们为颜色所安上的名称,与我们的心之间并无不同,是一体的。

同样地,声音与听到它的这个心并非是独立分开的两个个体,耳识所对应的心和声是一体的。同样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也是由五识才具体显现出色、声、香、味、触的。在究竟的实相上,感觉与经由它命名的那个被感觉的东西,事实上是一体不分的。由于我们未能接受这个观念,所以才把自己感觉和所感觉的东西,归类为两种不同的东西。

4、万法乃心之投射

假设我们能体认到,没有心便无法感受到任何东西的存在,就会了解一切现象都是依于心而运作的。被感觉的对象(包括人)本身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被贴上的标示与名字只不过是我们想出来的、用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或觉受的一个参考点,譬如:好坏、悲喜、长短、冷热等等标签,都是由心所造,其本身并无一丝具体的真实性。由于一切都是心运作的结果,因此,万法(现象)并非事物本身,而是心对它的反应,即心即法。

体认万法只不过是心灵的投射,会让我们产生更大的出离心,因为没有道理要对一个表面上看似“如此”而其实并非“如此”的事物产生执著。更进一步地说,我们可以实际看入自己的心并检视它。心无法捉摸,就像我们知道有一个能知的东西,但却无法指出它在那里,或给它一个名称说明其特性。我们的神识无法为它找出一个固定的形状或颜色,因为心性本身就是虚幻不实的。那个能指认、可以反应投射、并替种种事物贴上标签或名称的东西本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这个渐进的方法──检视觉受者与被觉受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悟万法与生命虚幻不实的特性。这样我们才能朝揭开一切事物的本质、即空性的方向走去。

空性并非一种真空或虚无的状态。证悟的瑜伽士与我们所看到的是同样一件东西,但是他们接受了一切皆幻而不实的、易变的特性,他们了解了心的觉受和投射并不会伤害自身和造成问题。而我们却错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当成是真实的,相信这些支撑着我们,相信它们全是真实的。执着于我们所认知的东西并认为它们是真的,这就使我们陷入到自己心灵的投射中去了。

如能超越知性上的理解,进入任运无饰的空性体验,便能了悟自心即是法身,它的化现遍满虚空。当行者的心融入法身之后,他虽然和以前一样地生活,但他能了悟万法之无常。他知道心是虚幻不实的、不是由任何物质所组成的。

5、大乐之心,如实观世间

我们用来透视万法、感受万法而不执著于万法的心,被称为“大乐之心”。这个时候,虽然我们不去作意分别,或把注意力专注在任何固定的事物上,但是所看到的一切却是十分了然分明地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不相错乱,这就是“明性”。倘若我们能够看得清楚,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把心维持在一种喜悦的状态中,这在我们的传承里被称为“大手印证悟的生起”。当此明觉初现时,心本身就会显示出它是无生、非有的实性。

6、迷悟在一念间

倘若我们继续执持某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把万法看作是与我们分离的另外一个个体,这样就会给自己造成迷惑。因此,我们将无可避免地渴望某些事物,而拒绝其他的事物,这就是一种迷惑。悟者与凡夫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所见的东西,因为悟者与凡夫所看到的对象虽然同样,但因所见的方式不同而会有不同的结果。从一个证悟了的心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佛性、都是空性、都是虚幻不实的。了悟到这一点,放开、舍离就是觉醒。我们这些陷于迷惑中的人,就是因为死握着一个分别与对立的观念才把自己局限起来。

例如:当大人看到天空出现彩虹时,他们知道那是因缘的组合,也了解它是虚幻不实的;但小孩第一次看到彩虹的时候,便想抓住它,占为己有。这就是悟者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已悟的众生看到任何事,他们了解那只不过是心理的一种投射,对它既不讨厌,也不生欢喜;凡夫却认为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是永恒的,任自己的感受泛滥,好的就忍不住想占有它,不好的就想拒绝。无明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最高的体验就是了悟事物的实相并非是永恒不变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