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学(4)

因此,通过以上三段经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与众生的区别不是神性上的,而是认识上的(认识分理悟和证悟)。凡是认为身体与妄想心是实有的,就是众生。凡是认识到身体与妄想心也只是另一个

因此,通过以上三段经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与众生的区别不是神性上的,而是认识上的(认识分理悟和证悟)。凡是认为身体与妄想心是实有的,就是众生。凡是认识到身体与妄想心也只是另一个真心生起的幻相,就是佛。

因此,佛被称为觉悟的“人”,而不是觉悟的“神”。所以,佛学讲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是佛,指的是人人皆可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

图1-2 佛祖悟道图两千五百年前,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图1-2)说的第一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简单解释说:众生之所以不能证得大智慧,是因为错误地认为妄身为实有,妄想心为实有。因此众生不断地在追问到底我是谁,到底是有我的呢,还是无我的,以及生前死后到底会去哪里的“幻相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外在山河大地、妄身妄心皆是幻相,而又怎么能够在幻相中追问是否有个永恒的我或者没有永恒的我呢?

再用个比喻来说,比如,你在做梦,在梦境中的“假我”问:“我是何时入梦的?我什么时候会醒来?到底是有一个永恒的我呢?还是有一个断灭的我?到底有没有灵魂?我死了以后会去哪里呢?”因为是你在做梦,所以在梦境中的“你”问的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那个是“梦境”——幻有,所以在梦境中的假我并没有一个灵魂,梦境中的假我也无法感知到自己是何时入梦的,又在何时会醒来等问题。同样道理,我们所经历的时间、空间、万物以及生死,都只是另一场“梦境”。因此,幻相中并没有“有我无我”,以及生前死后会去哪里等问题。

那么,成为佛有什么用?或者说,认识到包括外在山河大地、色身、妄心都是幻相又有什么用呢?下面,看一下佛学的核心精义就明白了。

二、佛学核心精义

首先,佛学内容包括三藏(经、律、论),以及两千多年以来古代高僧大德对三藏内容的注解和发挥。如果把现存的佛学典籍汇总起来,相信你用一生时间,也难阅其十分之一。那么在浩若烟海的佛典中,又该如何去了解佛学核心精义呢?实际上,方法是简单的,即无论佛典有多么繁杂,都总摄入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中。而《金刚经》又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经义的压缩和总结。进一步,如果把《金刚经》再进行精炼,就精简出了一部260字的《心经》。因此,只要了解《心经》的精义,就明白佛学的核心精义了。那么《心经》的精义是什么呢?下面先看《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从以上整段经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核心精义只有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说,佛学内容无论多么浩瀚和繁复,其核心要义只有一个:让世人“度一切苦厄”,方法是“照见五蕴皆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