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纳藏经典之府库,也称法藏,或宝藏、经藏、轮藏、经堂。(参阅‘经藏’) (四)音译作昙摩迦、昙摩迦留。意译作法宝处、法处、法积、作法。为阿弥陀佛未成佛时之法名。又称法藏比丘。据无量寿经卷上所载,过去久远劫前,世自在王如来之时,有一国王听闻佛说法后,即发无上正真道意,于是弃王位出家,号为法藏。其高才勇哲,超异于世,未久即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法藏于是发四十八大愿。因其所闻教法护持不失,聚集众多,故而无量寿经译作‘法藏’(是指法的积聚,或本源处之义)。唐代所译之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中,译作‘法处’。宋代所译之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译作‘作法’。大智度论则译作‘法积’。 关于“烦恼”。 是指恼乱身心,令不寂静的一切心理作用。与随眠相同。其中有说潜在的烦恼称为随眠,显在表面的烦恼称为缠。 烦恼之种类甚多,大致分别,有迷理与迷事二种。迷理即是见惑,是指迷于四谛之理,为见道所断之烦恼;迷事即是修惑,是指迷于物之事相,为境界所逼的烦恼,为修道所断。这个见惑修惑之中,又有贪、嗔、痴、慢、疑、见六种,为诸惑之根本,故称根本烦恼,或称六随眠。此中,又开‘见’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称为五利使;相对的,‘贪’乃至‘疑’这五种,则称五钝使。此十使,称为十根本烦恼、十随眠。其中,五利使唯属迷理之惑,五钝使则通于迷理、迷事二种。 唯识家将烦恼分为分别起、俱生起二种,见惑为分别起,于见道时断除;修惑是俱生起,于修道时断除。 又者,从这种根本烦恼等流而出的染污心所,称为随烦恼,或称枝末惑、随惑。《俱舍》等书中,说随烦恼有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举、无惭、无愧、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睡眠、恶作等十九种。唯识家则除去此中之悔、眠二者,另加失念、散乱、不正知三种而成二十法。 又者,烦恼有不善、有覆无记二种,欲界之见修二惑,其性通于不善与有覆无记。不善之烦恼能招引非爱之异熟果,故称为有异熟烦恼,这个有异熟烦恼在证得不还果之时断除。上二界之见修二惑唯属有覆无记,不招非爱之异熟果,故总称无异熟烦恼,这个无异熟烦恼在证得阿罗汉之时断尽。 烦恼随义之差别,而有随眠、缠之异名,此外,又有结、缚、瀑流、轭、取、系、盖、株机、垢、烧害、箭、所有、恶行、火、炽然、漏、稠林、根、拘碍等种种异名。这种烦恼,都能恼乱有情之身心,由其增上力而造恶业,令于现在、当来感受忧苦果。据《瑜伽师地论》卷八所载,‘结’ 中分为爱、恚、慢、痴、疑、见、取、悭、嫉九结。‘缚’有贪、嗔、痴等三缚。‘随眠’ 中分为欲贪、嗔、有贪、慢、无明、见、疑等七随眠。‘缠’ 中分为无惭、无愧、惛沈、睡眠、掉举、恶作、嫉妒、悭吝等八缠(《大智度论》卷七中,以嗔替代其中的恶作,再加嗔忿、覆而成十缠)。‘瀑流’ 中分为欲、有、见、无明等四瀑流。‘轭’中分为欲、有、见、无明四者。‘取’中分为欲、见、戒禁、我语等四取。‘系’ 中分为贪身、嗔身、戒禁取身、实执取身等四系。‘盖’ 中分为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五盖。‘株机’ 中分为贪、嗔、痴等三株机。‘垢’、‘害’、‘箭’、‘所有’、‘恶行’、‘火’、‘炽然’、‘稠林’,也分为贪、嗔、痴三种。‘根’中也有三不善根。‘拘碍’则有顾恋其身、顾念诸欲、乐相杂住、阙随顺教、复微少善便生喜足等五拘碍。 关于“解脱”。又作木叉、木底。意为解放,是指由无明烦恼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超脱迷苦之境地。由于其能超度迷惑之世界,故又称为度脱;由其得到解脱,故称得脱。广义言之,摆脱世俗任何束缚,于宗教精神上感到自由,都可以用他来作称呼。比如从三界束缚中获得解脱,分别称为欲缠解脱、色缠解脱、无色缠解脱。由于修习所断烦恼之不同,可以分为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 特殊而论,是专指断绝无明的生死根因,不再拘束于业报轮回,脱离轮回世界而进入一真绝对的、永恒如实不变的心性本体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与涅槃、圆寂的含意是相通的。《大般涅槃经》卷五中说︰‘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系缚。若真解脱离诸系缚,则无有生,亦无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名曰不生。’《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中说︰‘解’是离缚之意,‘脱’是自在之意,解脱之体就是圆寂。 解脱中分为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二种。有为解脱之体,即是胜解,称为毗木叉。无为解脱之体,即是择灭涅槃,称为木叉。 此外,空、无相、无愿等三种三昧称为三解脱。 现在我们来学习本品的经文。本品经文主要是偈颂,这个偈颂很长,我们只选出前面的一段经文来作学习。请大家先看选出的前面的经文内容: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问贤首菩萨曰: “我今已为诸菩萨,说佛往修清净行,仁亦当于此会中,演畅修行胜功德。” 尔时,贤首菩萨以偈答曰: “善哉仁者应谛听,彼诸功德不可量,我今随力说少分,犹如大海一滴水。 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 何况无量无边劫,具修地度诸功德,十方一切诸如来,悉共称扬不能尽。 如是无边大功德,我今于中说少分,譬如鸟足所履空,亦如大地一微尘。 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法修诸智,证菩提故而发心。 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 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无垢浊心清净,灭除憍慢恭敬本,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吝,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 信令诸根净明利,信力坚固无能坏,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无难,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 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