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念佛与皈依(2)

皈依三宝不仅是对居士而言,叫出家众也同样要皈依三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只有依靠三宝,在佛法的行持上才有力量的源泉。对佛宝和法宝往往没有多大的争议,对僧宝很多人在认识上就不是很明了,甚至有偏差和

皈依三宝不仅是对居士而言,叫出家众也同样要皈依三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只有依靠三宝,在佛法的行持上才有力量的源泉。对佛宝和法宝往往没有多大的争议,对僧宝很多人在认识上就不是很明了,甚至有偏差和错误。其实皈依僧完是皈依十方法界一切凡夫僧、贤圣僧,而不仅仅是指为你举行皈依仪式的某位法师。皈依仪式是表示,某某法师代表僧团承认你是佛教徒,做一个证明而己。现在还有皈依证,其实是一种凭证,为什么要凭证?是怕皈依的人多了忘记掉,所以发一个凭证给你。这只是外在的皈依,最主要是内在的心有没有皈依,这一点很重要。拿到皈依证并不等于你皈依了,正如拿到戒牒并不等于你得到戒体了,你内心里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有证没证都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人皈依以后,他就忘记了僧宝,忘记了僧宝就会渐渐忘记丁佛法,忘记了佛法就会忘记佛教。也就是说如果内心中没有完整的僧宝概念,就等于内心中没有完整的佛教概念。如果这样,你是不是一个佛教徒就很令人怀疑。比如说你在自已的家里,你对自己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从来不管、从来不关心,那么请问你还是不是这个家庭里的成员?佛教徒也是如此,好多人学佛时间越长,信心越退失,原因就在这里。他的内心对佛法的完整概念已经模糊,甚至丧失掉了。

如何在自已的内心培养出对住持三宝里面“僧宝”的信心力量,这一步非常重要。用通俗的话来讲,我们应该找某一位法师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学习佛法。你必须从这一步开始,否则的话你可能在各个地方看到很多不如意的、看不惯的现象,这样在你内心当中三宝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破坏,你对三宝的信心就建立不起来,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三宝概念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力量源泉。

在社会上,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医生也好,各行各业想要有成就的话,郁必须要有老师做引导,更何况我们出离生死这样一件大事、更需要老师,需要善知识,需要僧宝。世上虽然也有自学成才的,他们如果遇到问题,一样还要去请教老师,况且自学成才的人毕竟是非常少的,你看世上拿硕士、拿博士的,都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都必须经过这样的次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需要老师帮助我们,以使自已成就。我们佛教徒也是如此,需要很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用他们学佛多年的经验、方法来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学得到正信的佛法,真正地断烦恼、了生死。

既然需要善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就要鉴别自己最需要的善知识。比方讲你走到一个地方迷路了,你要问路,就必须去问一个熟悉这条道路的人,走下去才不会错。问路须问明白人,我们学习佛法也如此,必须问确实明白这种道理的人,这是很重要的。

知道了善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还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你自己,第二个方面是与善知识,就是与老师的关系。

自己这方面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都知道要发心学佛,要修行,要成佛,怎么做才正确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发心。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求觉悟的心,觉悟就是智慧,一个觉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能够符合佛教的标准,都能为大众所接受。我们没有觉悟,说的话、做的事不但有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是错误的,这样当然不能得到别人的接受。为什么会错呢?就因为你有烦恼。

我们刚刚谈到觉悟,你会说我难道没有觉悟吗?能不能讲我没有觉悟?这是个问题。我们怎么觉呢?大部分人所有的,是知觉和感觉。知觉和感觉不一样,知觉就是我知道了某某人、某某事,然后觉得怎么样怎么样,这叫知觉;感觉是凭你感性的认识,然后你认为如何如何。我们现在仅仅停留在知觉和感觉的基础上,知觉和感觉的底线还是贪瞋痴烦恼,还是以根本无明作为底线。如果对我好的、对我有利的,就觉得这位法师不错,那你的心底还是以烦恼为根本。如果你真正觉悟,你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就会为了大家,为了维护整个佛教的利益与形象。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要能够觉察,我们发心学佛是为自己,还是为了一切众生,根本就在这里。如果是为了自己,那还是贪瞋痴;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那才是真正发心学佛。比如说有些同学喜欢打坐,他说打坐身心可以避免很多的躁动,很舒服。如果你每天对这个境界很贪恋,贪恋打坐舒服的那种感受,这依然还是一种贪心。同样,如果我们非常喜欢做一件事,一直地做,也很可能会引起贪心。比如写宇、画画、看书,甚至拜佛念佛,时间一长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以后,就会认为我每天如果没有念这么多的经,如果没有念这么多的佛,就不会成佛。

我们要断烦恼、要成佛,不在于你念多少句佛号,或念多少部经典,关键的是你用不用心。所以,不是说念得越多越好,也不能说一定要怎样才叫做 “修行”,如果没有智慧做引导,就会变成执著,修行出现偏差的大都是过于执着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如果不是用智慧做引导,那么你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贪瞋痴与无明烦恼为根本的。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去讲究,这一步能做好的话,你一天当中,行、住、坐、卧、衣、食、住、行才能保持正念分明,能够保证用不断的佛号声降伏我们内心深处的根本烦恼。

我们知道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真正找到了善知识,或者说你认为某某法师的话可以相信,你就根据某位法师的话去做,去修行,去用功。你深信不疑,已经确定了那位法师作为自己行持上的老师,那么确定了以后,还要避免两种过失。第一种过失:有人找到老师以后,深信这位法师是佛菩萨再来,他说的话全部是对的,于是就天天亲近、恭敬、请教,非常关心照顾,无微不至。这是一种过失,一种毛病,久而久之很容易把世俗上的习气带到佛教里面来,也就是你关心照顾过头了。一个在家居士,或者佛学院的同学,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呢?另一方面,你并没有按法师的话去做,很多问题起码要身体力行后,你才能问第二步怎么做。这像世间学一门技术-样,老师告诉你怎么做,上午告诉你的还没有做,下午又去问怎么做,那告诉你再多的佛法,对自己的修行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对于老师告诉你的每一种方法,你必须踏踏实实认真下功夫去做,这个是很重要的。第二种过失:你皈依了法师所代表的僧团以后,你却从来不亲近法师,从来不问佛法,自己各个寺庙跑来跑去,这样做也不对,这样也很难把佛法学好。第一种过于频繁亲近和接触,法师没有这么多时间,你也没有真的去做,虽然有这么多的佛法甘露,而我们不能很好地受用,就变成浪费了,对你自己没有起到作用,犹如夏天的洪水一样反而成为一种灾难;第二种脱离了僧团,脱离了僧宝,佛法对你的力量就犹如冬天的瀑布一样,很小很微弱,再不注意的话就迷失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