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印光大师开示—临终三大要(10)

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 这一类的孝,学佛的人有,所谓的这种孝它是什么?就是不是真孝,而是为了世间俗情,你看我给

  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

  这一类的孝,学佛的人有,所谓的这种孝它是什么?就是不是真孝,而是为了世间俗情,你看我给我父母助念,我探摸一下我父母到底往生哪一道,往生天道,或者往生西方了,这是我成就的,他有这样的一种念头,让人家称赞他。这是什么?万一你去探摸,他生起烦恼、痛苦,他堕落了怎么办,不就是推他下苦海吗?所以印祖也狠狠的批评这一类的人的心态。说:

  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

  这种所谓孝顺就跟罗刹女的这种爱是一样,『罗刹女之爱』这是出自於佛经。

  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

  经上讲罗刹女她要吃人的时候会跟他说我很爱你,所以我要吃你,她是这种爱。用这个比喻说这些无知的人他所谓的行孝,这也包括前面讲的世间人为父母张罗排场,或者是助念的时候老是探摸父母。这种是什么?『令亲失乐而得苦』,不是让父母亲离苦得乐,是离乐得苦,这种孝不就等於罗刹女的爱一样吗?这不是真爱真孝,真爱真孝怎么会能够把他推下苦海?

  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於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印祖说的话那是句句直指人心,很不客气,这种关键时刻不能讲客气话。说这个话好像有些人觉得不近人情,怎么给父母助念,你还把他比作罗刹女之爱人?这等於是告诫我们要孝顺父母,要为人助念,真实慈悲都要在实际上来讲求,不能够搞面上的东西,一定要让亡者往生,这才是真孝真慈。这也是真正孝子贤孙、真正慈悲的同修道友他的一片血诚,至诚心,所以对印祖的话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底下最后一段,印祖给我们稍微做了个开示,说顶圣眼天生是什么意思。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惟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

  这是往生时候一种瑞相。如果是神识从头顶上走,往生佛国,那么全身冷透了,这气断了以后全身冷透,最后冷的是头顶,头顶还有微温,这是一种好的瑞相。

  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

  这神识是从眼睛和额头上走的,这是上天了。

  心处独热。则生人道。】

  如果是从心窝口走的,那么就是人道。

  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

  最后肚子那里还有热气的那是饿鬼。

  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

  这些都是给我们说明一种迹象。

  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

  这些都是,他到哪一道,因为他平生造的业感应而得,不是你强为的。

  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徵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印祖最后这里说,说我们能够为临终者志诚念佛,助念的力量帮助他提起正念,他就能够带业往生,超凡入圣。所以我们不必管他的身体哪块热哪块凉,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他正念不失,不要去给他探试,否则可能会误事,耽误了他往生大计,那就是大罪过。所以这里说『至嘱,至祷』,这是再三嘱咐,至诚嘱咐、祈祷,希望我们依教奉行,真正为临终人做好助念工作,这是无量功德。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两小时就叫做「印光大师开示—临终三大要」,今天跟大家报告完毕,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选自净空法师专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