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2)

所以这个心境,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我们先正己,每一句都先要求自己,自己做到再去要求别人,这样人家都不会怨我们;我们自己没做到去要求别人,人家心里不服。《弟子规》 上讲,「将加

  所以这个心境,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我们先正己,每一句都先要求自己,自己做到再去要求别人,这样人家都不会怨我们;我们自己没做到去要求别人,人家心里不服。《弟子规》 上讲,「将加人,先问己」,我们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首先想想,假如人家没做到来要求我,我能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那我就不应该自己没做到,然后去要求他人。所以事实上,我们今天在学习、在弘扬的过程当中,人家对我们有怨,那不是别人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正己再去化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一句老祖宗的心法特别重要,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做得不顺利,不是外面的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们把「正己而不求於人」,领纳在心里,变成我们的思想,变成我们的信念,我们以后遇到什么情况不如意,马上反省自己这个心就平了。心不能平就是都觉得是别人错,自己没错;只要觉得自己有错,这个情绪就下来。

  诸位朋友们,诸位长辈们,圣贤人给我们示范得非常的好,比方我们对父母有怨,我做了这么好,怎么父母还不能接受?其实我们看看《二十四孝》,大舜排在第一位,我们相信大舜遇到的家庭状况,比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可是他能够尽孝。我们「德比於上」,我们德行都跟最好的人比,「则知耻」,羞耻心就上来。大舜比我还难都做到,我这样子这种情况不算什么,羞耻心上来,人就有向上的一个动力。我们以后遇到什么不如意马上想,佛陀遇到这个情况会不会气馁?孔子遇到这个情况会怎么做?因为我们是学儒、学佛、学道。我记得二00四年底,刚好在新加坡第一次跟师父老人家见面,第一次谈话,师长给我这个学生很深刻的一个教诲,老人家一开口就说,「学佛就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学孔子,学道就学老子。」诸位朋友,你们怎么都这么无辜的看著我?这个话不只给我讲的,我现在讲给你们听,我不讲给你们听,我下辈子会愚痴果报。师父给我们的教诲,我们能赶快告诉别人,要告诉别人。我都告诉大家,大家要给我的表情是,这叫灌顶,最顶!

  一个人只要时时想著佛陀怎么做、孔子怎么做、老子怎么做,不成圣贤都难。用这样的心去用功,随时在境界当中,不随顺自己的习气,这有志气。因为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常常都会,比方说人家给我们批评,照说应该是想起,那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叫理论上。但是我们有时候惯性使然,人家一批评,我们下一个念头,就是要解释一下,不只解释一下很可能还「我比他还好!」我们假如心里还说,我跟谁比就不错了,那这个志气就上不去。所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的志气一立住,我这一生就要成圣成贤,那天地都感应,天地都震动。既然都是学这些圣人,保证大家以后的人生都是好过的,因为我们的挑战,绝对不会超过这些圣人,我们就会觉得不错了,我这样不错了。大家有没有经验,七天没吃饭?有七天没吃饭的请举手,那是断食不算。孔子是七天没吃饭,还在那里弹古琴,慷慨讲诵,夫子七天都没吃饭没有一句怨言,然后说到「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罪也」。这么大的挫折困难,没有任何一句埋怨,还是提醒自己,诗书礼乐这些教诲没有推广开来,是他自己的罪过。所以这个态度就成为我们的思想、信念,进而变成我们日常的一个行为。

  刚刚跟大家讲到,我那个时候喜欢读《三民主义》,就感觉到主义这些教诲,给我们生命源源不绝的动力。我那个时候看《国父传》流了不少眼泪,后来我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我了解到我可能以前跟过中山先生打仗,是他的小兵。可能也发过愿「革命尚未成功」,可能临终的时候也听过这句话。所以人在累世当中发的愿跑都跑不掉,这一生就应该把自己曾经发过的愿就了!师父老人家常说这一生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为佛法,为众生」,这变成我们人生的价值观。这六个字很好用,大家假如遇到烦恼的时候,这六个字像一把尚方宝剑,你只要觉得心里头苦闷,不舒服,你就让这把剑出鞘,我们现在的念头跟这六个字相不相应?不相应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好处这叫打烦恼,这叫浪费时光,这宝剑就出鞘!马上这习气就退回去。大家看过布袋戏没有?台湾人不能没看过布袋戏,你看宝剑一出鞘,魔军就退了。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都说,可是我习气上来就是伏不住。大家有没有有看过《达摩祖师传》?《达摩祖师传》里面,二祖慧可大师去拜见达摩祖师,在外面守了三天三夜,后来达摩祖师出来接见他,「你在外面等了这么久,想必是有事要请教,你就说!」结果慧可大师就说「我的心不安,求大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把手伸出来,「来,把你的心拿来,我帮你安。」突然慧可大师回过头来,找自己这颗不安的心,他觉得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原来这个心是假的,刹那之间变化,虚幻的,不是真的,了不可得。所以达摩祖师说,「我已经帮你安好了。」大家的心安好了没有?没有,因为我不是达摩祖师,功力不够。但是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妄心是假的,妄就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你愈觉得它真,它就一直障碍你;你觉得它是假的,它就不影响你。所以当有烦恼的时候马上想「假的别当真」,念头就转成正念。学佛的就阿弥陀佛,就正念;学《可兰经》回教的,安拉就好;你说我不信宗教,我学儒家的,「明明德、明明德」,正念就分明了。

  假如我们同学之间遇到对方愁眉苦脸,怎么办?他正念提不起来,这个时候你就把手伸出来,来,拿来,我帮你安,他马上就这是妄心,应该把它转成正念。所以以后我们同学之间看到这个人眉头深锁,我们说来,拿来,我帮你安,把念头转过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而烦恼它像贼一样,所谓「作贼心虚」,烦恼它都是作贼心虚的,只要我们自己有个正气。比方这个烦恼要爬墙爬进来,我们桌子一拍,它就掉下去,正念分明,邪念就污染不上。或者我们对治习气,就好像猫守在老鼠洞,只要老鼠敢稍微探头出来,猫马上就扑上去,所以那老鼠不敢出来。我们守住正念,对治烦恼,就好像猫守在洞口,我们的烦恼敢出来,马上一把就把它扑下去,就不会被它控制。所以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们提起的是正念,提起的是《弟子规》 的教诲。

  今天我们交流到的,是《弟子规》 与全民教育,其实这个全民的意思,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要做。因为我在还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以前,感觉到好像茶余饭后,谈论事情都是骂老板、骂政府。太太骂老公,老公骂太太;学生骂老师,老师骂学生,统统是要求,这个题目就变成无解,解不了。只要每个人都先想,别人对不对现在不是最重要的事,首先我自己先做对,因为别人还没学,我们已经先学,那就有责任从我自己开始做起。我记得师长曾经教诲过一段话,对我们人生很有启发,师长说「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对的也是错的。」为什么说别人错的也是对的?因为他还没有学过圣贤人的教诲,他没学过,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所以现在他做出那些错误的行为,别人错的也是对的,那个对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既然正常,我们就不应该去怪他们,这个时候就心平气和。当我对的也是错的,因为当我们觉得什么事都是自己对的,就会觉得人家是错,我们的傲慢不知不觉就上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