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弟子规,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弟子规与全民教育  蔡礼旭老师主讲  (共一集)  2009/7/18  台湾阳明山中山楼  档名:55-01-01

  主持人:今天早上大家针对於老和尚的开示,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感悟。其实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无非就要从教育开始著手,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当中,来展开您自我的教育,这样子的话,对於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能都会有些许的帮助。而今天我们一开始这个讲座,就请到曾经担任过小学老师的蔡礼旭蔡老师。我先把蔡老师的背景先介绍一下,蔡老师以前是从事小学教师的工作,但是在教育儿童的过程当中,他发觉有很多事情是教学相长的,所以他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特别到了澳洲的净宗学院去进修,而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他也学习到很多、感悟到很多。接下来他就先后在台湾、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甚至於澳大利亚这些地方,也举办过三百多场的演讲,对於不管是心灵的启发,或者是人生的开悟,甚至於是对於中华文化《弟子规》 的讲述,都很有心得。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希望把他的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各位嘉宾,各位好朋友,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父老乡亲,诸位朋友们大家午安。为什么刚刚停了一下?因为在海峡两岸推广传统文化,常常要换频道。大陆叫下午好,台湾叫午安;大陆叫拉机,台湾叫垃圾。所以在海峡两岸这将近六年的时光,可以感觉到传统文化,尤其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对现在社会的急迫性。其实儒道释的教诲都提醒我们,人生的乐绝对不是外在给与我们的,所谓「知足常乐」,「为善最乐」。因为我每次到台北,我自己是高雄人,都觉得在台北生活挺好的,台北四面环山,只要欲望不要太大,礼拜六、礼拜天到这些山里去踏青,相信这个日子应该是很好过的。可是假如我们的思想错误,我们人生的追求变成是只有名利,那日子可能就苦!今天我们是在中山楼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学会」的开幕,而我自己在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三民主义》,大家有没有听到过人喜欢读《三民主义》的?很少。所以人生很多感受它可能都有前因的,比方看这个人特别顺眼,那可能前世就是善缘结下来;看这个人很不顺眼,可能就是前世我们得罪过人。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你愈不顺眼的人,你应该对他愈好,因为我们之前对不起他,所以人明理,就心平气和。

  刚刚提到读《三民主义》,因为我念国中一年级的时候,跑去看《国父传》,是拍出来的电影。结果我看的过程当中都一直流眼泪,哭得不行,我也不知道我在哭什么。好像看到国父孙中山先生,他在努力革命的过程当中,那种呕心沥血,我就一直掉眼泪。后来学习儒道释的教诲,才知道人生有前世,其实不只是儒道释的教诲这么教导我们,西方在这一百多年来,很多人用科学证明了轮回转世的真相。我在念大一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不知道大家读过没有?叫《前世今生》。这本书他是个天主教的医生,因为他是从事心理治疗的,可是他治疗很多病人都有瓶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让病患进入催眠状态,后来就回到他的前世,了解到他是前世有心理上的障碍,这一生呈现在他身体的病痛上。只要劝的那个人让他放下,那是你前世记忆的痛苦,它已经过去,人的心理一转,这个病就好了。可是他自己信仰的宗教却没有承认轮回转世,所以他还是挺挣扎的。但是站在他自己从事医学、科学的角度,科学是求真,所以他最后把他研究这么多个案的真相,公诸於外。后来这一本书很畅销,让我们了解到,确确实实人有过去生,人更有未来世。

  而后来我又在《易经》当中,看到孔老夫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事实上孔夫子在那个时候的境界,他已经知道有轮回转世这个真相。我们常说人是精、气、神,精气构成一个物质,这个气虽然看不到,但是它是存在的,神是人的神识,变成神识住在我们这个身体,所以身体不是我,这个灵魂才是我们所谓的我。「游魂为变」,这个灵魂住的这个身体,现在不能用了,它要去换一个身体,问题来了,换得比较好,还是比较不好?这就是很关键的了。所以当我们知道人生有未来世的时候,那这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升我们的灵性,能够往下一世更好的境界去提升、去迈进,所以人生确实以学习为目的。我们又要冷静分析一下,我们这一生的心灵,是不断提升的状态吗?我常跟大家交流到,大家觉得我们的德行,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大家都是特别老实,我们台湾人就是老实,讲实话。可是这值得我们深思,假如我们的德行是随著年龄在下降,那这一生就很可惜。而且我们在下降,就不可能教给我们的下一代,或者是协助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有更好的人生,更高尚的品德,那就更办不到。一定是成就自己,才有可能去成就别人。

  其实我自己受佛陀的教育影响很大,因为我们了解到「万般将不去」,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唯有这一生做的善业、恶业,它的影响会带到下一生去。既然什么都带不走,还有什么好贪求的?贪求到最后,人生有非常非常多的挂碍放不下。当我们觉得人生没有什么好求的,没有什么好贪著的,我们带著一分奉献的心、无所求的心去处世待人,很微妙的人生就现前。当我们是无条件的付出,回回来的就是无条件的回馈,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是假如我们是带著计较的心去付出的,回回来也是计较,所以互相计较就非常累。有时候跟一些朋友在交流,他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比方已经结婚的人,蔡老师你讲的挺有道理的,不过你假如叫我先生先做,我也会做。你看我应该相信她吗?我也遇到一些企业界的人,我跟他交流完,他说你讲得很好,以后我有钱,我一定来护持传统文化。这样的人还没有一个回来过,就是人连当下都不能保证,还能保证未来转得过来吗?

  所以事实上学习《弟子规》 、学习经典,心态非常重要,心态不对,怎么学都契不进去。比方我们跟一些大众交流的时候,有时候是三天、四天的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激动,然后跑到前面来,说刚刚老师们讲的这堂课,我先生最需要听,我儿子最需要听,早知道我就把他捆过来都好,太可惜了。所以这些朋友听下来,所有的人都需要听,只有一个人不需要听,就是他自己不需要听。当我们学习《弟子规》 、学习经典,是用这种态度学的时候,比没学还糟糕,因为他学了以后,所有的教诲是要求谁的?要求别人的。所以他学一句道理,就是背后背了一把刀,学十句就是十把刀,见人就砍,你这个没有做到,你这个没做到。所以心态不对,学《弟子规》 以后变成H1N1,像瘟神一样,走到哪里谁都怕。这样的人一坐下来,旁边的人说「对不起,我想上厕所。」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现在都想上厕所?那我就要好好检讨、检讨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