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威南
佛家重视发愿,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就连经题也时常这样提示我们,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在自己过去的想象中,诸佛菩萨的本愿气势磅礴,脑海浮现充满英雄感的电影画面,“伴奏”的是万人空巷的喝采声…但在领受了佛经的教诲后,一盆凉水灌顶,原来诸佛菩萨的本愿功德竟然就在日常生活,夫妇、眷属间展现。
佛在《五苦章句经》(卷1)中说:“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怨家,二曰债主,三曰偿债,四曰本愿,五曰真友。”除了我们平常熟悉的“怨亲债主”之外,这段经文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亲子、夫妻、兄弟、家庭成员,以及朋友、同事或下属之间有五种因缘,分别为:一、冤家-过去我们对不起他,伤害过他,对他有一份亏欠,如今理应忍受他的怨恨,希望用诚意的改过和忍让,乃至加倍的关怀化解他内心怨恨的痛苦,期盼他早日得到心平气和的安乐自在;二、债主-所谓“讨债来的” -那是我们欠了他的恩情,曾经受过他的恩惠,今生为了报恩来和他做伴的;三、还债-因为过去我们曾经帮助过他,对他好,所以今生对我们特别爱护、照顾,这份情义值得感念,应当彼此惺惺相惜,彼此感恩,延续善缘;四、本愿-诸佛菩萨本愿不离普度众生,我们与一切众生同住世上,彼此间互相对待的关系,古人归纳为五伦十义,家人、朋友…自然也是“众生”之一;五、真修实干的同修道友。
随后的经文为我们解说了五种对待关系的具体情况,经中说:“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何谓偿债?子主致财,供给父母,是谓偿债。何谓本愿?先世发意,欲为家室善心欢喜,厚相敬从,是谓本愿。何谓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缘共相承事,后相经过,生则明法,精进志和,是谓真友。”(CBETA, T17, no. 741, p. 545, c3-13)
第一种情形,就是“怨家”,也就是“仇家”,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亲子之间互相伤害,像现在新闻报导中的杀父、杀母,或虐待儿女致死,乃至夫妻、兄弟、亲戚、朋友以及老板和员工之间,或者同事彼此反目成仇,刀刃相见,演成凶杀。人际关系如此恶劣,甚至彼此性命不保,当然已经全无幸福可言。
其实,像现在一再震撼社会的丈夫殺妻子或妻子殺丈夫的案件,在古代也曾经出现,在《法苑珠林》(卷44)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汉灵帝建宁三年,河内有妇食夫,河南有夫食妇。夫妇阴阳二仪之体也,有情之深者也;今反相食,阴阳相侵!岂特日月之眚哉?灵帝既没天下大乱:君有妄诛之暴,臣有劫弑之逆,兵革伤残、骨肉为雠,生民之祸至矣!故人妖为之先作,恨不遭幸有屠乘之论以测其情也(右三验出搜神记)。”杀了自己的伴侣,还把他的遗体吃掉,这样悲惨的事情让人听到即生起不忍的心情…古德说:夫妻有如太阳和月亮,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感情最深的-我们可以想象:夫妻成双成对,就像筷子,也像左、右手,总是互补长短,你帮我、我帮你,一旦自相残杀,就如同日月相撞,这不是要造成大灾难的吗?果然,古德在记载中告诉我们:不久之后,天下大乱,各种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伤害层出不穷,战争、仇杀…各种祸害一一来到社会大众的面前!夫妻关系的崩溃瓦解,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就是一种先兆,预示着即将出现的种种社会乱像-因为夫妻对下直接影响儿女的身心发展,对上必将失去对父母责任的承担,其他人际关系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为不了解圣贤人的教诲,不明白佛法所揭示的因果定律,不能见微知著,从社会的一个小螺丝钉的松懈脱落而警觉到对整体结构的逐渐崩坏,接二连三更大的灾难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宿命了…然而这真的是“宿命”吗?还是我们不够细心?我们应该赶快警醒才是!
佛经中说:“夫妇不相和顺,数共鬪诤,更相驱遣,后堕鸠鸽中。”(CBETA, T17, no. 747b, p. 564, a22-23) (见《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卷1)夫妻之间不和,经常争吵,还闹离婚者,将堕落为禽鸟。因为,这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倒退:连夫妻之间都不知道如何相处,我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在那里?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是否应该自问:“夫妻彼此的结合是为了甚么?”《地藏经》说: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一些禽鸟的结合是为了传宗接代,人类的延续香火更肩负了将现有道德文明传承下去的使命:小则个人家庭兴衰,大至与天地并称“三才”,要为大自然善尽一份保护环境,确保一切动植物皆能共享天地之恩的使命…为何会沦落至被与禽兽相提并论的处境?甚至可能还更加不如…在《护生画集》中有这么一幅画,还有这么一段话,叙述了动物界中雌雄成对,愿共甘苦的“夫唱妇随”,这幅就题为“愿共甘苦”的漫画,其文字说明如下:
“菱峡间有子母鹊,比常鹊差大,雌雄未尝相离。虞者必双得之。闭雌于笼中,纵雄出食,食饱则归。纵雌亦然。若双纵,则径去不复返矣。”两只鹊鸟一起被捕捉,一同关在笼中。若把雄鸟放出觅食,吃饱后一定还是回来,自愿入笼与伴侣一起受苦;把雌鸟放出的情形也一样。除非是双双一起放生,那么他们就会一去不回头;否则的话,为了与自己的伴侣相守相伴,他们是谁也不愿背弃谁的。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当我出门在外时,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责任?我如何显扬父母对我的品德教育?如何为子女做楷模?为兄弟、亲朋做示范?在物欲、情欲中我是否迷乱了自己?我还记得自己是一个“人”吗?
印光祖师说:“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与贤妻也。” (见《印光法师文钞》〈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一个人是否能成就确实与母亲和太太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也即是说:与自己对待母亲和妻子的态度有很重大的关系。一个男人对自己妻子的爱,源头必是来自于对母亲的敬爱。因为,在家庭中妻子承担的即是传承自母亲的责任,彰显的即是母德的光辉。不能感念母亲恩德的人如何感知妻子的贤德?不爱妻子的人又怎会珍惜自己的子女?不能敬妻爱子的人又将父母对家道发展延续的愿望置于何处?父母是自己的恩人,而妻子是自己家庭的恩人,她放弃自己的家庭温暖,为承传延续丈夫的家道而付出一生辛劳,为丈夫圆满孝道,扩充孝行-“敬重爱护”是所有丈夫唯一可以做的回报,又怎能将她视作任意满足自己情欲的对象?更不能做出对她不忠的事!所以佛为在家弟子制订五戒,有“不邪淫”这一条,在十善业道中更进一步提升到“不淫”,这是对自己配偶彻底的敬重和爱护。虽说“食色性也”,但是我们能将自己的人生伴侣视同食物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