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2)

刘伯温 名基,浙江青田人。元代至顺四年,23岁的刘伯温考上进士。元至元二年,赴江西,任瑞州高安县丞。后辅佐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任太史院使、御史中丞等职。明洪武三年,受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

   刘伯温 名基,浙江青田人。元代至顺四年,23岁的刘伯温考上进士。元至元二年,赴江西,任瑞州高安县丞。后辅佐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任太史院使、御史中丞等职。明洪武三年,受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

   《明史》上说刘伯温的曾祖父刘濠,在宋担任翰林掌书。宋亡,林融起兵对抗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权,失败以后,元朝廷派使者调查记录那些参与起义者,很多人受牵连。使者住在刘濠家。刘濠灌醉使者而烧毁自家的家宅,使者来不及抢救出那些记录受牵连人名单的册籍,全部都被烧毁了。刘濠趁机以记录数百恶德败行之人的名册作为替代,给使者交差。于是使成千上万无辜受到牵连的人都得免死。刘伯温小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的祖父道德深厚,这个孩子必定荣耀光大你的家门。”刘濠还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看见没有粮食挨饿的人家,就以自家的仓储赈济他人。刘伯温的祖父刘庭槐也是一个有道德的读书人,“义孚乡里”。我读了《明史》的刘基传以后,更加相信上天的公正而并不存在偏私。因果报应之事也不是常人容易体会到的。

   古时候,穷乡僻壤若是突然出了一个衣锦还乡的大人物,邻里乡党就会说:“他家祖上积了大德,所以子孙后代兴旺显达起来。”行善的人,上天报酬他的善,令他的来世得到尊贵安乐的果报,这是积善的本庆;他的善功还会波及他的后人,天意荣耀他的子孙后代以彰显他活在人世时的那些为人所知或为人所不知的道义事迹,这是积善的余庆。所以孔子赞颂《周易》,最初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前些天偶然读了一段关于中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身世的材料,发现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为县学生员,重孝义,而且“居贫好施”,“生平举止端严,所读经史皆手录”。

   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尽还昌;作恶必灭,如若不灭,祖有余德,徳尽还灭。

    如果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和为人子孙者都能明白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就会活得清醒有目标,活得充实快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