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百姓修行佛法方法的一点认识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得道日。仅以此文敬献佛祖及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受奉最多的菩萨之一。按照佛祖的明示,所有的佛、菩萨、罗汉乃至平民百姓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下区别,因为每个众生的本性都是佛。只是因为世人被各种念想所蒙蔽,没有显露出佛性而已。佛虽无高下之分,但有先后之别。先修者是我们的师傅,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后,就成佛了。但为什么中国人大都信奉观世音菩萨呢?因为观音菩萨与平民百姓非常亲近,她大慈大悲,关心百姓疾苦。当你有难的时候,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她就会应声而来救度你。这正是百姓所希求的。那么,百姓如何修行佛法呢? 百姓修佛,是一个渐近的过程。首先,要与佛结缘。人在尘世中,因为各各种各样的原因,深陷琐事杂务中,一颗心被忘念纠缠,把佛性埋没了, 变成了凡夫俗子。但是,一旦面临大灾大难、痛苦不堪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佛,想到要去寺庙烧香拜佛,求佛保佑。请问:为什么这时候不想到其他神仙呢?这是因为人有佛根,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佛性显现了;因为佛能救苦救难,大家都是佛门弟子,佛不会不管不问的;还因为佛大慈大悲,不会因为你以前没礼敬过佛祖而忌恨你。试想一下,世间有哪种人能做到佛这样呢?没有。要得到佛的保佑,平时就要多与佛结缘。结缘的方法很多,比如常到附近的寺庙去烧烧香,拜拜佛菩萨。有人谈到佛菩萨的时候,静心的听一听,不要立即走开,更不要反驳。如果有亲戚朋友信佛,你要保持和他接触,不要把他(她)当成另类,这是佛在指引你。还可以在家里摆放一些佛菩萨的像片、雕像之类,手上可以戴佛珠;等等。结了缘,就有情感,就会觉得亲切,就会喜欢。早结缘,早修行,早受益。 佛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怎么修呢?修行佛法,有两种途径,一是专职修行佛法,那就是出家为僧为尼。佛界有三宝:佛、法、僧。僧,就是职业修行者。他们抛弃世俗一切,进入佛门,专门研学、弘扬、修证佛法。这种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们对僧尼要格外地敬重,正是因为有他们在那里研学、弘扬佛法,平民百姓才知道修行怎么样去做。关于专门修行佛法,我们说不了,因为我们不够资格。我要说的,是平民百姓的修行。这是其二。 修证佛法,有很多法门,佛说有四万八千法门,总有一种是适合你的。概括地说,修证佛法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宏观的修行方法,是佛的本义。“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圆”,分为三个层次。说得简单点,自觉,是自己领悟了佛法,并且按佛的教导去做,最终自己成佛。 觉他,是让别人领导佛法,度别人成佛。觉圆,是最高境界,大彻大悟,不仅是自己,而且别人,连世界万事万物,均按佛的教导去做,三界大同,人人圆满。 第二种是中观的方法,是戒、定、慧。戒,就是持戒,佛说不能做的事,你不做。长此以往,所有的戒都做到了,就证成了初步的佛果:罗汉。定,就是摒弃一切外界干扰,只信佛法。心定了,不受尘世纷扰,离佛又近了一步。慧,是理解佛法的真谛,用佛的思想看世界万物,用佛的思想规范我们的一举一动,最终成佛。 第三种是微观的方法,也是具体的方法,就是信、愿、行、证。这是修学佛法的基本方法。 信,就是你要信佛法。佛为我们讲了很多道理,你要相信。有些是你能理解的,当然信;有些是暂时不能理解的,你也 要信。佛祖高瞻远瞩,他已参透世间法、出世法。我们凡夫俗子一时不能理解,不要紧,随着修行的加深,会慢慢理解。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无法理解,就不信。第二是愿。不论自己想成佛,还是度他人成佛,必须发下誓愿。誓愿是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我们刻苦修练的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不惜一切代价。否则,遇到了困难,就会放弃。第三是行,就是要用行动来修行,光说是不行的。这是最关键的一条。按照你当初许下的大愿,一条一条去实行,才能最终成佛。第四是证,这是最高境界。通过愿、行,最终证得了佛果。 作为凡夫俗子来说,我们先从最具体的方法做起。 第一是信,就是信佛法。但佛法非常深奥,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前世今生亿万年的法则。我们不是职业僧尼,有些地方确实不易理解。但我觉得,佛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面向大众的,先掌握以下两条。一是万物皆空。《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聚合的结果,它的本质是万物无常。例如,我们见到一座山,几亿年前有这座山吗?几亿年后,还有这座山吗?肯定不会有。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所想到的一切,都是同理。它们不会永久存在。包括我们“人”自己都是暂时的存在,不过一百年。想到此,什么荣华富贵,什么仇恨烦恼,都是过眼烟云。因此,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不理解什么叫“我执”。现在明白了。“我”,包括肉体、灵魂、思想、行为等,对于永恒的宇宙来说,都只是一刹那间,很快就会消失,有什么可执著的呢?二是因果报应。我们的肉体虽然很短暂,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却是永存的,在不断地轮回,直到你成佛为止,才停止轮回。这就是说,你今天所做的事,对以后的轮回有影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好事,也许现世有回报,也许来世有回报。也许回报你自己,也许回报你家人。同样,做恶事也是如此,总归逃脱不了惩罚。另一方面,你今世得到的回报,是你前世修行的结果。你前世做好事,今世有回报;你今世做好事,来世有回报。一句话,多行善事,不做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