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譬喻,高空观云。 云层譬喻烦恼,晴空譬喻良知,当我们陷入情绪之中的时候,就好像从地面仰望高空,只能看到乌云;而良知觉察到我们陷入情绪时,主人便回来了,主人归位,客人便不再喧宾夺主。乌云就成为可以欣赏的景致,烦恼原来是菩提。 4、格物致知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觉知。 例如,我们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某个人的言语行为刺痛了我们,我们心中生起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有一种想要反击的冲动。这时我们要及时觉知到这种情绪。 第二步是命名。 觉知到情绪之后,要对其准确命名,这种情绪叫“瞋”。一方面体验、观察这种情绪,同时心中给这个情绪贴标签,默念“瞋,瞋,瞋……” 第三步是观察。 情绪的变化必然带来身体的变化,瞋心生起时,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等,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觉受上,我们会很自然地感觉到身体平静下来,情绪也烟消云散。 第四步是真相。 我们看到了烦恼的真相,它是无常的,它不是主人,而是像云朵一样飘来飘去。我们以前错把客人当主人,错把杭州作汴梁。 第五步是“知行合一”。当我们观察到烦恼的真相,烦恼便丧失了控制能力,我们便从业习之中走了出来,一种解脱感、轻松感会自然生起。内心的温柔、慈悲、喜悦会自然涌现,此时是良知呈现的状态,不再是被逼迫的状态,良知自然会引导我们的行动。 这便是格物致知的五个步骤,初开始练习时,要严格格式化,每一个步骤都不要省略,要一步一步严格做完。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会品尝到味道,产生喜悦,进而乐此不疲,智慧、慈悲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显发出来。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