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各位同学:
一、痛苦来自于将缘起无自性执为真实,分析这种认知的过程。 佛法可以分为有为法、无为法。有为法的特点,根据因缘生住灭。因缘来建立一切的法,都是由因缘生。那么因又从哪里来呢?这个因跟那个因又是相关的——我们常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去的是瓜的种子,收获的也是瓜;你种下去是西瓜的种子,结的果也是西瓜;种下去是冬瓜的种子,结果也是冬瓜;种下去是黄豆,收获也是黄豆;种下去是绿豆,收获也是绿豆。这个种子,它跟去年的种子,跟前年的种子,跟前几年的种子,一直如此等流下去的。种子的力量一直延续下去,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始无终。 有为法,都是在这样一个无始无终的时空状态下相依共存,它没有第一因,没有最初的开始。这个因要变成果,需要很多的缘。一颗种子,是一个因,需要泥土,需要水份,需要阳光,需要肥料,需要人工的培植、照顾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外缘,因缘和合才能够产生结果。我们的心也是一样,一直在等流下来,一直在延续下去,它不会无缘无故的,也不会忽然间我们就会有一个什么念头,忽然间我们会有一个什么奇思怪想,这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都是有因果循环道理,只是我们了解不到,体会不出来,感受不到。缘起法——外在的事物是缘起法,我们内心世界也是缘起法。 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我们看到佛,不仅仅是看到他的形象,看到他的外表,就见到佛的法,佛的道路。佛要告诉我们什么?佛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不能做得到?我们做得怎么样?做得好不好?根据什么原则去做呢?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呢?就是要根据缘起的道理,根据因果的法则,缘起的道理——就是正见,一切有为法,生、住、灭的过程,所存在的种种现象,我们了解清楚了,我们能够把握得住,我们不迷茫、不迷惑,就名为世间清净正见。 那么这种法由因缘而产生,它的安立也是根据因缘的和合来安立,都是没有自性的,没有它的本性——诸法因缘和合而有的现象,没有其体性。我们了解到了,我们通达了这种正见,就叫做出世间清净的正见。 缘起因果的道理,世间清净正见,通达它无自性,那就是更高一层。所谓无自性,就是观照它是空性,我们观察它是空性的时候,不是说从道理方面去说明,它是空的,也不是说从理论方面去建立它是空性,而是从内心里头,自己真正觉悟到、觉察到它的无常,觉察到它的不实在,觉察到缘起的如幻如化,不真实,我们内心里面真正把握得住,认可了这样的一些道理。我们很多的痛苦,很多的问题,就是把世间这些缘起因果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当真理,当真实,当成我们生活的目标,生命追求的对象,这就同佛法的本质,同佛法的要求,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世间上面,我们对一个境界的认识,都是要靠根、境、识——六根、六境、六识,根境识三种和合,就产生触,触的作用,我们说触境生心,我们看到一个什么境界,听到一个什么境界,一个什么声音,然后内心里面就会产生作意。所谓作意,就是去留心、去注意,留心注意以后,它才能进一步去领纳。领纳了,我们内心里边就会有那种形象产生,所以触产生作意,作意产生感受,感受就是领纳,领纳产生想,想就是取相,内心里边就有那个法的形象,那个境界的相,相产生以后就造作,造作就是对我们内心里边的那种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然后自己下一步决定:要怎么做?通过身语去造作。 也就是说,触、作意、受、想、思,这样一个系列下来,首先跟触有关系。比如我们在佛堂里边,听经、听课、诵经、拜佛,我们所接触到的环境,就是一个清净、如法、和合的环境,这样的话,我们内心的作意,我们内心的感受,以及我们内心种种的形相,都是比较好,比较清净的,比较如理的;反过来,我们在社会上的,一个非常嘈杂的境界当中,十分混乱的境界当中,污浊不堪的境界当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境界,都是不理想、不美妙,对身心极其不利的境界,这样的话,我们的作意,我们的感受,我们内心里面所接触到的那些境界,也会很不好,所以,对于修学佛法来讲,环境就极其重要。 修道环境的创造、培养、成就,能够利益很多很多的人。有了这种氛围之后,一个人要修道、要学习,要来体验生活,他是靠整个的环境的、氛围的熏陶,因为我们这种氛围非常好,道风非常的浓厚、纯正、清净,那这些力量从哪里来呢?一方面我们大家的发心、用功、护持、带动,我们为什么能够发起这种心呢?原因是依教奉行。依什么教呢?依善知识的言教。善知识的言教,又根据什么来呢?根据佛法,根据祖师大德的修行经验,我们所作所为,就是有标准的,就是有根据的、有来源的,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法理的根据,有佛法的体会,有实际身、语、意三业的造作,我们同佛法就相应。 一、 学佛法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能用世间心智模式,应用心落实。 同佛的境界相应,就不会在很琐碎的、很细微的、很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枝节上,去计较、去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说,这一生当中,我们哪一些时间,是跟哪一些人相处?几十年下来,可以从时间上面去分析,同自己相处的人,自己是不是很喜欢、很爱好、很渴求;或者说我们相处的周围的这些人,可有可无;甚至不是那么喜欢,乃至在我们整个生命的历程当中,就没有几位让自己觉得可以一直相处的人。世间上的这些朋友也是很有限的,甚至世间上的朋友,所追逐的目标、生活的方式都是无用、无益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