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取得成绩,孩子在学业或者某方面比较优秀,父母和孩子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想通过教育个例和故事,来发现他们的做法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给有家庭教育困惑的家庭一些启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的孩子,所以,不能照抄照搬,但是,有些思想和智慧却是可以学习的。 杨震宁简介: 男,17岁,现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小学和中学一直就读于济钢鲍山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优秀,2010年5月作为推荐生,被山东省实验中学提前录取。小学、初中、高中都被评为济南市三好学生,初中三年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现任实验中学学生会安全部部长。 父亲职业:工程师 母亲职业:教师 1、教育孩子有担当 杨震宁的母亲杨凤霞是一名小学老师,从教二十多年的她见识过无数的孩子,看到现在一些独生子女不愿意干值日、不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现象,她认为这不是小问题,这关系到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家长必须重视。 因此,从杨震宁六岁开始,就让他承担家庭的一部分劳动,必尽的家庭义务是扫地和倒垃圾。上学后,周六周日帮助大人准备早饭。从一开始的下面条、蛋炒饭、煎馒头片、煎鸡蛋,到现在的蒸饭、炒菜、包水饺等,杨震宁都不在话下。杨凤霞对儿子说:人是要生活的,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幸福生活?还谈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责任感从哪里着手培养呢?杨凤霞的主张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杨震宁刚上一年级时,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杨凤霞都是只签字从不检查作业的对错。杨震宁有错题后就回家哭诉:“妈妈,你为什么没检查出我的错题,别的小朋友都是100分。”杨凤霞对孩子说:“作业是你的,不是我的,你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几次哭诉无果后,杨震宁学会了自己检查作业,也能在考试时认真检查试卷,好的自查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责任心也从这里开始孕育。 2、教子最难的是做好自己 不少家长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难事,有一位妈妈感言:世界上最不容易做好的事就是教育孩子。杨凤霞觉得教育孩子最难的是做好自己。她说:“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记录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不必刻意地观察,就感受到大人太多的态度,不必刻意地学习,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言行。所以,教育孩子最难的是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 。”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少家长觉得跟孩子沟通难,一讲道理,孩子就反感。杨凤霞说,家长跟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能发现问题就说,要用点“心计”。 她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段时期孩子放学回家就喊“烦死了,又要背政治”“烦死了,作业那么多”。我想他带着这种心态去学习,学习效率一定很低,压力也会很大,怎么办呢?有一天,我下班晚了,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休息,孩子放学回家,看到我就问:“妈妈,你怎么没做饭啊,是不是不舒服?”我就说:“烦死了,学生不听话,工作又太多,明天不上班了!” “妈妈,你不上班,你班的学生怎么办?”“是啊,心情好也要上班,心情不好还要上班,为什么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就像你的政治题,高兴也要背,不高兴也要背,也许高兴时记忆能力更好呢!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努力过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关键。”自此以后,孩子就再也没喊过“烦死了”之类的话。尤其到了高中,我看到孩子有时作业特别多,就问孩子会不会觉得学习很烦,孩子总是笑笑说:“没有,我觉得学习还是很有意思的。” 4、孩子的兴趣点就是教育的支点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很多家长都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杨凤霞更是如此。她认为,孩子的兴趣点往往就是教育的支点,家长要根据这个支点,去发挥孩子的优势,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很自觉的去研究,从不觉得苦、累,而且收获也会很大。小学时,有一阶段,杨震宁迷上了做化学实验,总要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把牛奶与碱面混在一起,把各种饮料和小零食放在一起,还有醋、油等等,混放在不同的小瓶中,有的还要加热,说是要培养什么细菌、微生物等。那一时期,家中霉味、臭味不断。杨凤霞真想把他的瓶瓶罐罐都扔掉,可她知道,孩子的兴趣,就像破土而出的小幼苗,需要家长耐心呵护、引导,才能长成大树。于是,给他借来了初三的化学书,买来了几本有趣的化学书,爸爸开始给他讲一些化学反应原理。从此杨震宁迷上了化学,初中时就把高中化学全部看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