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报告(5)

或者讲完这堂法,马上光着脚踩着冬天的冰地跑到另一处坐下来讲下一堂法。 或者讲沙弥戒的时候,为了说明戒裙的样子就站起来当众把外裙脱下来开始比划。 或者经常左脚白袜子右脚黑袜子穿着拖鞋在外面走。 或者把熟悉

或者讲完这堂法,马上光着脚踩着冬天的冰地跑到另一处坐下来讲下一堂法。

或者讲沙弥戒的时候,为了说明戒裙的样子就站起来当众把外裙脱下来开始比划。

或者经常左脚白袜子右脚黑袜子穿着拖鞋在外面走。 

或者把熟悉的觉姆们的一些极其卡通的配饰拿过来自己带上。

或者长期晚上睡一两个小时,第二天讲法过程中在译师进行翻译时就闭上眼睛睡一会,翻译完了把他叫醒接着讲下一段。 

他似乎一直都在不知疲厌的做着各种各样利益众生的事业,但又似乎从来都和这些无关。没有一丝一毫显露过苦,也没有一丝一毫贪求过乐,任何事情都无法影响到他。 

但是他会洞察体谅他人的一切感受,乃至于上课有迟到之人,他也不但不责怪,反倒马上将前面讲过的简略的重讲一遍。 

因此这并非一种痴,而是一种决然超脱。 

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有人供养了他老人家几百元钱,钱放在他前面的录音笔堆上,慢慢的开始滑落下来。我就坐在堪布身边,一直鼓着眼睛盯着那个钱:要掉了,要掉了。可是堪布的目光根本都没有移到过这个方位,一直不停的讲法。最后,钱终于掉了下来,落到了堪布的法本上,堪布看法本时,看到了钱,随手就把钱扔到了一边,有一张掉在了地上。我又鼓着眼睛看:捡不捡?捡不捡? 

后来那堂课我就没好好听。下课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我担心那个钱的什么事情呢?担心它丢了吗还是担心它多长出来? 

担心它掉既是惧苦,盼它多长就是贪乐。真正的修行人因为远离了苦乐,故而心得大自在。 

当然,这种境界也并非专属于上师活佛们。你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在这里发现众多神情异常平静之人。他们既不会像世间人那样以亮着光的眼神去贪求,也不会像避世者那样以带着刀的眼神去躲避。他们平静温和的对待一切,恰似老年人照顾儿童一般,这是一种境界。 


顺缘方面可以分三:亲近师,亲近法,亲近僧。 

亲近师 

如普扎活佛说:信心分二:信及爱。只信不爱,则如内道信于因果规律等,只爱不信,则如常人爱于父母尊长等,于师之信心须二者兼具。 

此教言听来奇怪,思之则能解于众多误区。要观众人“信心”,可谓千奇百怪,但细细归纳,确实不会超出这两点,但是由于没有弄清这两点的差别,多有偏堕。 

有人认为,对上师的信心是一种纯粹的感情。比如见到上师感动的掉泪,听到上师的话觉得很安慰,想到上师心中觉得很安全等等。 

一日,一师兄百般娇气向自己上师启白言:您就是我的爸爸,您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师怔,良久,呐呐曰:我看起来没有这么老吧?一众随从当即喷饭。 

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这种感觉,最后就会成为上师身边的尾巴者。上师赶之不走,但是,上师教言不听。为何?无信之故。 

上师所言合意,就开始沉醉回味这种受宠的感觉,不合意,就施展硬磨软泡之功夫,非得上师顺了自己意思不可,根本不信上师教言实际上有甚深密意。这干人等,如果长久呆在上师身边,又会撒娇,那一定麻烦。因为上师显现上也是人,尤其又悲心大,哪里受得了这等软磨。 

比如,本来上师觉得他修两个月可能勉强能修下面的法。不服,“求求您,让我修一个月行不行,我这个人太懒了,您也知道。”懒也成了要价的资本。上师一听,左右为难:让他吧,实在对他不利。不让吧,瞧他如此可怜巴巴又于心不忍。结果上师心绪还未定下,马上又有连珠炮一般的攻势扑来,最后上师心一软:唉,暂时满足他了吧,这样一来虽然这个法修不好,即生是解脱不了,但是他对我这么有信心,中阴的时候我超度他吧。好,即生解脱变成了中阴解脱。下一步,上师换成了中阴解脱的方式来教授,修三年。得,一听傻了,“三年这么久啊,求求您,巴拉巴拉巴拉”上师一软,唉,那就这样吧,这辈子让他争取一定资粮,中阴我超度他下辈子转人再修吧。好,变成了来世解脱。这样看似和上师很亲近,占尽了“便宜”,实际毁了自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