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阿弥陀佛怎么个念法?

念佛,胡小林

正念现前,最正的正念是什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个念法?很多朋友问我,今天我把我念佛的方法,《印光和尚十念法》,给大家复印了,我就是这么念的。印光和尚,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他老人家挑出五经一论当中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一条条解释吗?OK。写得非常好,非常清楚。「心难归一」,这每个人都有这体会;「当摄心切念」,收住这个心,切念,使劲的念,切念;「自能归一」,自然就能归一了。老和尚特别慈悲,一层层展开,「摄心之法」,怎么摄心?他回答,「莫先于至诚恳切」,没有比至诚恳切更摄心的方法。这至诚恳切又是概念,什么叫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如果你心不诚,你想摄心不可能。我不知道什么叫至诚恳切?你改过就是最诚恳的,你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是诚恳心的表现,依教奉行。你说我虽然不知道至诚恳切什么意思?你真改过就是至诚恳切,而不是说烧香磕头。

「既至诚已」,在心上没问题了,我也想改过,我也是真正的听佛菩萨的话,听净空老和尚的话,已经至诚了。「犹未纯一」,还是不行,杂念纷飞。「当摄耳谛听」,这点很重要。摄耳谛听,收住你的耳朵放在佛号上。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说法,心声,香港人民的心声回归大陆(我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的心声),香港人民的心声,你看我们描写这个心是有声音的,其实我们在读报纸、看电视都是声音,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比如说你读这篇文章,《印光法师十念法》,你虽然没出声,但是你心里是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你读不懂它,这就是心声。摄耳谛听。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无论是出声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是你心里头默念,皆须念从心起。什么叫念从心起?比如说爸爸、爸爸、爸爸,十句。爸爸、爸爸、爸爸,感觉一样吗?后边这个念从心起,真在念的时候,有一个爸爸在后边。爸爸,爸爸,爸爸,你白念。第一个跟大家交流,皆须念从心起。你看老和尚念经,念佛号,在那机器里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念的时候,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声音出来了;或者声不从口出,声从心出也一样。「音从耳入」,什么意思?我的体会,这里边还没数数,这是念佛功夫比较好的人,无记无数。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你不把「阿」听真确了,你不能走到下一个字。「阿」你什么时候真的把你耳朵拉回到这个「阿」字上,听明白了,你再说「弥─陀─佛」。别有嘴无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哪个字都没听,囫囵吞枣就过去了。所以,「阿─弥─陀─佛」,听明白。这四个字都有元音,英文的元音,所有的元音都要给得丰富和饱满。念佛要都摄六根,你的心根就都摄了,对不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心里想着它,嘴上还念得特清楚,把元音都要念明白,嘴根都摄了;耳朵还得摄过来听,就三根了。六根当中就三根被摄住了。

印光老和尚在《文钞》当中说,当你摄耳谛听的时候,你鼻子闻不到味。说我摄耳谛听了,你鼻子还能闻到味,楼底下炒菜你还闻得到,对不起,您没摄耳谛听。摄耳谛听,楼底下那酱牛肉味你就闻不到;嘴里也没味道,舌根跟鼻根全都都摄了,身体在什么位置上也不知道,这叫摄耳谛听;身根也失去知觉了,鼻根也没有作用了,舌根也没有。都摄三根,耳根,心根(就是意根),还有嘴根(舌根)。

「默念虽不动口」,虽然我们默念是不动口的,「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不能掐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后边讲不能掐珠。我把脑子要集中在哪?集中在嘴的动。集中在嘴,虽然嘴不动,你还要觉得它在动。默念,拉长声,一直听真确了,别着急走到下一个字,除非把这个字听明白再走到下一字。不在多少,声声佛号跟它有感应,我是这么念的。仍有口念之相,就是虽然你不出声,但是你的脑子还要放在你的嘴上,我在念。大家能有这种体会吗?我现在正在念:「阿─弥─陀─佛─」,听得很真确,走到下一句。闭上嘴了,你在卫生间,你不能出声音,出声音不恭敬,那你就默着念,默着念耳朵还要听心声,听清楚再走下一个字。听的时候,要感觉到嘴在动。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如果这样摄住心,「妄念自息矣」,妄念自己就息掉了。「如或犹涌妄波」,如果还是妄想像波涛一样在汹涌,在往外冒,「即用十念记数」。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必须采用的方法,除此之外没别的方法,就要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全心的力量放在这一佛号上。二念,阿弥陀佛是一念,数数是二念,摄住心了。就这个猴子,「阿弥陀佛」这一条绳拴不住它,再把数数这条绳再拴到猴子身上,得力了,这猴子走不了。左手是阿弥陀佛,右手是数,这个猴子、这个心就摄住了。「虽欲起妄」,还想起妄念,家里煤气没关,孩子的便当,该给谁打电话,虽欲起妄,「力不暇及」,顾不上了,你没那工夫了。「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这种好的方法,最究竟的方法,「在昔宏净土者」,在过去弘扬净土的那些大德们,「尚未谈及」,没有谈过。为什么?「以人根尚利」,那个时候人的根器好,不用数数,摄耳谛听就够了。今天咱们根器不行了,老和尚接着说,「不须如此」,不需要这样,「便能归一故耳」,就能够归一,是这个原因。

「(印光)以心难制伏」,他是自称自己,因为印光老人家的心很难制服,人家大势至菩萨,人家心难归一,那个表法的,他都心难归一,更何况我们凡夫,他是这个意思。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才意识到这个方法的妙处,不能不重视。他后边的结论很坚决,「舍此不能成就」,除非你不想成就。「盖屡试屡验」,百试不爽,怎么试怎么灵;「非率尔臆说」,这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瞎说。「愿与天下后世」,我们是后世。「钝根者共之」,你说我不是钝根,恭喜你,你要是钝根,你就回来。大家不承认自己是钝根的举手,没有,是吧?都是钝根,是吧?OK,你得救了。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我希望跟你们共同的采用这种方法来念佛。「令万修万人去耳」,别看不起人,印光老和尚就这么念佛,人家火化了以后,舍利子,咱们火化完了以后是什么东西?肯定心里清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