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善人讲五大宗教 节录自《王凤仪言行录》 http://www.jingtu.org/yg/wfyyxl/ 五大教圣人的好处,大家都找着了。再把自己怎样信的道,怎样行的道讲讲。各人立志当各教教主的千百亿化身,度世化人。等到人见人乐的时候,世界就大同了。其实各教都是一个,因为各教教主,所生的时代不同、地点不同、种族不同、当时人心的善恶程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所传的教,虽有不同,但他们所讲的是天道,目的都是为了劝人改恶向善,为的是救人性命。性命是人的根,我因为得着人的根,那道根也就算得着了。道根是性,人根是命,性根若好,那命根没有不好的。人得知道,命不好,是性不好累的。所以我先教人“死心化性”,后教人“行道立命”。人要想立命,还得定住志。志诚了,佛为找你,和仙佛接上碴(接灵),就成道了,谁成谁得好,哪有工夫看别人的是非呢?看人的是非是假,看自己的是非才是真的。我常说,一个人好了,就是好了一个世界;佛成了,才成个极乐世界;耶稣成了,才能救人回天国;穆圣成了,才度人回天国(又叫灵城)使人永生。其它的宗教,是一样的。有德的圣人,像电灯似的,不怕多,越多光越大。人没把自己的教义悟透,才自找烦恼,论胜争强,自以为是护道,哪知耽误了自己成道,你说可惜不可惜! 五大教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二字,意译是能仁。本是中印度净饭国王太子,出家在正觉山树林中,苦修六年。又到陀迦耶地方,毕波罗树下,发誓说:“我今若不证无上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到三十五岁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豁然大彻大悟,说法度生四十九年,留大藏经(三藏)十二部传世。 耶稣的母亲,童贞女玛利亚,从圣灵怀孕生的耶稣,在约旦河受约翰的洗礼,天忽然为他开了,上帝的灵降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到旷野受魔鬼试探,禁食四十天,到加利利开始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给人撵鬼治病,有种种奇迹,为救世人,被钉十字架。三日复活,应验了先知的话升天。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是玉女萝五色霞光焕倏流珠入口凝圣胎,生于李树之下,故姓李、名耳、字伯阳。倒骑青牛出函谷关,默默中垂示天下后世,一条永恒不变的大道,就是“以退为进”。所骑的牛,一步一步的前进。老子的身形,一步一步向后退。倒骑着牛,眼睛不注视前途,心里也不用计算路途的远近。牛比喻是命,老子比喻是性,信着命一切由天,才真能养性得道。 伊斯兰教,又称回教、清真教。教主穆罕默德,一生说真话。不论遇到任何情况,绝对不说谎话。穆圣当年在麦加城宣传主道,受尽了多神教徒的侮辱与压迫。有一天,多神教徒一齐暴动,,要杀死穆圣,有一个人,背着穆圣出城,守门的人问:“你背的是谁?”他回答说:“穆罕默德”,守门人笑道:“要是穆罕默德,你还敢说吗?”遂放他们出了城。其实这个人是预先问明穆圣,才那样从容不迫地讲老实话。穆圣传《可兰经》行世。 儒家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父叔梁纥,母颜氏,祷于尼山而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曾问礼于老聘,为鲁大司寇,诛少正卯,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在陈绝粮,于宋被人所辱,坦荡自如。以后见道不行,回鲁,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后世称为圣先师。 五大教教主,全是存善心、行天道,宁可牺牲身体,保全天理,发扬天性,没有是己非人的心。各教教主,既能忍辱,哪会有争强夺胜的心?不过各教信徒,以人心体会不透圣意,才发生教争,这是最可惜的事。各教信徒,应当努力纠正是己非人的错处,教争不息,世界不能清平。各教教徒,所负的责任太大了! 小康时代,以排斥异教为尊敬自己的教主;大同时代,得改变作风,以能容纳万教,才是抬高自己的教主。况且各教教主,全是应天时、奉天命来救世救人的,原本是一个,各教圣经说的全是天理。耶稣讲“洗心移性,默祷亲一”,穆圣说:“坚心定性,礼拜朝一”,老子讲“修心炼性,抱元守一”,孔子讲“存心养性,执中贯一”,佛教“明心见性,万法归一”,善人讲“死心化性,万教归一”,一是天性,二是性命,三是性命身。人成道时,全得舍了身命,性灵归天,才是真正归一了。所以人类全是一个,不分什么你我,各教最好分工合作,各教信徒,各行各道,献心献身,立志做教主的化身,普救人类,去恶向善,道气才能贯满全球。神盼人全成神,佛看人都能成佛,圣人愿教人成圣成贤,正像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一样。可笑的是,人们信佛,不敢作佛,都被佛吓住了;善人不但敢作佛,还说他是造佛的祖师。 圣人也说过:“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看人人都有道,全有圣贤资格。如果常看别人不对,便是自己的心不正。凡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正如戴什么颜色的眼镜,看人是什么颜色一样。把我见先放下,平心静气,才能找到别人的好处,连罪人恶人都是恩人。如果没有病人,要医生有什么用?要是没有恶人、罪人就不需要教主,也就没人可救了。不救人,怎能成道呢?所以道德经上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