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会去哪里? 一个人身在红尘,七情六欲就如火宅;红尘滚滚,形同虚幻。 人生苦短,稍纵即逝. 以种种苦行来征服肉体、熄灭妄想。 居岩洞、食野草、饮涧水,与虎狼为伴、虫鸟为伍...... 居山好,居山何以好? 起时日高睡时早,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卧崖龛,食枕脑,一抱乱草以为 袄,面前若有虎狼到,一阵风来自扫了。 居山好,居山好,名缰利锁斩断了,一日一餐四时衣,慈悲喜舍忘记了。 居山好,居山好,七情六欲参空了,茫茫人海苦难多,只图自己清闲了。 苦修深山,可曾证得三藐三菩提波罗蜜耶?如何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涸?把一滴水投到大海中就不会干涸了。 学佛之人并不是颠倒人情的,而且还要对众生多情。多情了才会把我去掉,才会把众生装在心中,才会有一颗平常心。
修身之结果,虽然能练身轻体建、耳聪目明。再进一步或许有所觉悟,但如此一来,从自己开始到自己了结,充其量只是一个自了汉。与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相差甚远。 若想从镜子中看清自己,就要停下来,静静的看。看不是用肉眼,而是用心智。此镜不止你的手上有,它无处不在,在虚静中观照自己,才能体会到自性即无自性,无自性即空...... 这个大千世界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做工的人做的,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种的。这大千世界因缘和合,互为连接才得以平衡。 修行之人的心,就该像这大地,能容纳万物、生长万物、收获万物。 佛门重心而不重相,只要表达你所思所想,用什么形式只是权巧方便而已。 出空门以百孝为先,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四重恩是佛恩(上师恩或称三宝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 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爱别离,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