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死后的世界—每个人都面临着后生一大事

释尊以「生死一如」之语说明生与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谁,他的心中都盼望着明朗快乐的人生,但其人生中有无底的不安与黑暗蟠据着,这便是「死」。 所有的人,都非一死不可!若老实地凝视

释尊以「生死一如」之语说明生与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谁,他的心中都盼望着明朗快乐的人生,但其人生中有无底的不安与黑暗蟠据着,这便是「死」。

所有的人,都非一死不可!若老实地凝视这事实时,我们的人生便会陷入黑暗之中,因此,平生尽量地忘怀于死,便是我们的心态。然而,即使我们能忘记死,而死却不会忘记我们,且会突然袭击我们。而正面跟死接手,获得死的解决时,也就能够真正得到明朗快乐的人生。首先,人死之后,将成为什么呢?这是一个问题。

 

1. 死后是有是无

   死后的世界是有是无,答案是在那一边呢?常有人说:「并没有所谓死后的世界,死了就没有了,死一次没有死二次的。」果真这是他的真心话吗?并非如此。

   从远处眺望死,而说死不可怕,这正如在动物园眺望笼中的老虎一样,动物园的老虎不会加害自己,因此不会觉得害怕。反之,即将真正面临自己的死亡,则犹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样,只一见,便双脚瘫软了。「没有死后,因此死并不恐怖」,说这话的人,在迎接临终时,那倔强之气,便顿时堕入无间地狱。

 

2. 即使是名人临终也以难逃脱地狱之苦

    平生否定有死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在其受临终之苦的折磨时,呼叫着「啊!上帝呀!我的上帝。」

「先生,在你的哲学中也有上帝吗?」看护他的医生这样问。「亲受痛苦的境遇,即使哲学上没有上帝,也束手无策。我病如能痊愈,将从事完全不同的研究。」叔本华临死前曾吐露这样的心声。

   世界性的文学家歌德(Goethe)也在死前说:「啊!眼前一片黑暗,给我光明,给我光明。」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斗士,田山花袋氏在六十六岁死时,诗人岛崎藤村问他临终时的心情,他以微弱之声回答着:「想到一个人孤独而去,真感寂寞。」

   夏目漱石氏因胃溃疡,五十岁即与世长辞,其最后喃喃独语着:「啊!真苦,现在死,真难过。」

 

3. 地狱火车必来迎

 《观无量寿经》云:

「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释尊说行恶之人临终时,必有「火车来迎」。临终时,此心之黑暗扩大,看到黑暗的彼处有火焰的车显现而来时,认为「没有死后的世界」那种逞强的心,便会被吹散。并且真正与「狱火来迎」相遇的人,都会有凄厉惊人的惨叫声。

    法国著名的无神论者华帝尔(Voltaire),临终时痛苦的挣扎着,最后凝视一处说:「瞧!那边有恶魔要来带我。啊!看到地狱了,好恐怖呀!谁啊!救救我吧!」这样绝叫着死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