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的是人们常把圆满与成功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即使在失败中,我们也能找到圆满的体验。我喜欢把圆满看作是持久的态度,在发生的事件中,寻找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坦然接受,圆满就是这种满足感。 圆满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它是一种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关心以及接受的态度,这意味着珍视自己和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以及体会得失之间的平衡,因为在爱中,很少有黑白分明的事情。因此,如果你能培养孩子成为快乐的、有创造力的、慷慨的和有趣味的人,你也会心满意足。而且如果孩子们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持久的圆满,内心不断地成长,作为父母,你们也同样圆满。 【学文解读】 我们读这一段话,好像看了《可许则许》这本书。我们现在的人,判断人往往用成功、失败这个标准来观察大家,往往因为某些具体的事没有成功、没有实现,心中就产生了焦虑痛苦,以至于后面都无法走下去了。这个标准是错误的,这是短视的! 一个民族,如果说人人以成败论英雄,整个的民族一定会短视,会争执不休,真正的人才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议论一件事,说现在的中国没有“大家”,培养不出来“大家”。大家议论纷纷,寻找原因。我想,之所以没有能够形成“大家”,不能够培养人成长为一个“大家”,就在于现在我们大家、社会整个的价值观、判断标准是有问题的!大家太急功近利了,都以成败,具体的成败来论英雄!一旦某件具体事失败了,这个人就一无是处;一旦某件具体事成功了,这个人就是万能的,什么都能干,立即就要提拔,做领导。这个价值观就决定了我们这个社会难以形成真正的“大家”呀! 我们要改变这个状态,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评价人。我们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啊,失败是非常珍惜的,应该允许人失败!人们的成长历程往往交织着失败-成功,成功-失败种种的形态。我们培养的是人,这个人是丰富的、圆满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往往这个圆满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所以说圆满是持久——持久的成长历程,持久的失败-成功历程。 在成长的种种事件中间,慢慢地我们学会了各种道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我们优秀的品质。这样我们慢慢要坦然面对一切,成功了我们很开心,失败了我们坦然面对。因为我们从失败中间,我们又能学到很多的知识、经验了。这是一种非常关键、非常良好的品德。 同样,我们面对社会的种种现象、种种的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孩子学习优秀,我们就爱孩子,学习不优秀就不爱呢?现在社会,恐怕以这种价值观来判断的,也不少啊!我们热爱孩子,应该包容接纳孩子的一切,在孩子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引导他、培养他,使孩子圆满地成长,养成孩子自己优秀的品格。而不是以一些具体的、孩子达不到的要求为标准,去判断孩子是否成功、是否失败,这恐怕都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学了佛法了,学了因果了,就可以更好地、更清晰地明白这些道理了。如果想求得一个福德智慧之子,你自己提前做准备吧。我们“备孕七”会把这些原理说清楚,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求得优秀的孩子。如果孩子素质具备,将来我们可以不用很费力,就把孩子养大养好。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孩子先天不足,我们也不要烦恼。现在明白了,自己努力修行,引导孩子也迅速地成长起来,走上正路,为以后打好条件,这个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