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3)

或许有人会不同意,疑惑、疑虑,是可以有的,可以探讨的。但是我多年的,或者是多生多劫对佛法的修行体悟,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真正意义上的佛法就是能够当生成就。当然我们要掌握完整准确的佛法,如果说没有完整准

或许有人会不同意,疑惑、疑虑,是可以有的,可以探讨的。但是我多年的,或者是多生多劫对佛法的修行体悟,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真正意义上的佛法就是能够当生成就。当然我们要掌握完整准确的佛法,如果说没有完整准确地认识佛法,没有找到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那也难说。我们修行也许还要带到来生去,还要继续修。

皈依的意义

皈依仪式确实是很重要、很关键。俗话说“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皈依是修行的第一步,这一步很关键,大家多费一点时间把这个问题多思考思考,免的很多居士,怀着满分的信心,也是多劫善根、慧根的成熟具备,要皈依修学佛法,但是他皈依以后,回过头来还要反问,我皈依以后该怎么修行,修什么?那你皈依的时候在皈什么呢?皈依就是佛祖把最简要的修行目标、修行方法都告诉我们了。修行目标、修行方法就涵盖在“皈依”这两个字里面,皈,是修学目标,是回归,回过头来看,也就是反思义,我们刚才说的反思义,反思是我们修行的基本原理,也是修行动力,是修行的科学依据,是最有效的方法。依,是修行方法,从两个方面说,一个是依照、遵照古圣先贤,尤其是佛祖的教法来修行,前人的智慧经验绝对是不可以忽视的、不可以轻视的。我们现代人,用佛祖的话说,犯一种在“贪嗔痴慢疑”里面的“慢疑”,慢,是认为我们现代人福德智慧都胜过前人,这是慢;疑,是对古人、对前人的智慧经验他不以为然,他信不过。我们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遵照古圣先贤,依照佛祖的戒法、教法来修行,这是“依”的第一层意思。依的第二层意思,也可以说是一二三的“一”,就是“专一”,专一也是修行佛法成功的方法。这一点净空法师强调的特别多,他一生讲经说法,可以说对提醒学人、要求学人,修学要想成功,就必须要专一。只要开口说法,都会强调专一。确实,“专一”,佛祖也早就告诉我们,净空法师是强调,有些大德强调,但是最初佛祖要求告诉提醒我们,专一不仅是世间法,学业、事业,我们做人,人生要想成功,必须遵循“专一”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法则。我们中国古人的道德经等很多智慧语言里面特别强调了“一”,道家讲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我们人间呢,“君王得一以天下正”,人间不可有二主,天不可以有二日。具体我们每一个人所从事的,都要把专一的概念在我们意识中一定要强化,他是我们方方面面要想成功的一个前提。就像我们皈依、修学佛法,这是一个出世法,更需要专一,为什么要尽形寿终身受持呢?因为佛法是完善生命自身的长远工程,不是一时一地就能做到什么程度的,必须要坚持,必须要专注、专一。这是皈依的依的第二层含义。

四、为何要忏悔

我们简要说说为什么在正授皈依之前要忏悔?

忏悔是独立修学很重要的环节,叫忏悔法门,修行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从字面上看,“忏”是忏除以往过失,“悔”是悔改,在反思过去、反思昨天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今天、明天,不二过,不重犯过失。忏悔用我们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反省、反思的意思。反思大家知道,所有修行法门,所有的宗教,乃至一切净德修身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反思。反思昨天、完善今天才能够圆满明天。所以反思是我们修行的基本原理。佛法修行,乃至其他宗教、宗派修行的基本科学依据就是反思。离开了反思、反省,也就是离开了忏悔,那我们的修行就没有力度,就失去了根本,就不可能有成效。所以说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五、皈依后如何修行

佛法的修学过程

佛法在具体的修持上分为两大块:首先是基础佛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次从基础佛理再上升到无上妙法。

因为佛理是常识知识,是可以学的;但是佛法在理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要变为自己的、要悟,“理”可以学,“法”必须要悟,不悟就没有法。

修行方法

皈依以后怎么修行呢?穿衣、吃饭,行住坐卧都能够体现修行。

从总的方面说,身口意三业,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还有从传统的修行仪式上讲,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戒定慧、息灭自己的贪嗔痴。戒定慧,我们一般传统习惯上就是从礼拜、静坐、念诵这三个方面来训练、培养我们的戒定慧。

皈依以后,我们就要坚持做修法仪式,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做功课,早晚课。修法的时间,最好每次能够持续到半个小时以上,这样才能够出效果,不是磕三个头,念几句,那只是礼节性的,效果不是太明显。如果以半小时的修法,做功课的时间,我建议大家礼拜、静坐、念诵各三分之一,礼拜十分钟、静坐十分钟、念诵十分钟,我们现代人侧重念诵,把礼拜、静坐给忽略了,要知道礼拜、静坐那也是跟念诵同等重要,甚至比念诵更关键、更要紧,他是念诵的基础。礼拜,简单一点就是深鞠躬也可以代表,时间不要低于十分钟,静坐也是。这是培养我们戒定慧的方法,不是我们徒有形式,在哪儿搞迷信什么的。因为他确实是培养我们的专注,培养戒定慧。

佛法不是佛教也不是佛学,是佛法,我们学佛想要要的,最终不是佛教的常识知识,佛怎么拜,经怎么念诵,而是要真正的“悟法”。

六、法身 报身 化身

如来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是般若智慧成就,是体、是根本。

众生跟佛比较,相同之处是法身相同,不同之处是报身、化身不同。

佛祖化身是自在化身,虽然生来和我们人一样生老病死,但是佛祖住在真身,住在法身慧命上;众生化身并不是建立在真身的基础上的愿力化身,我们这是迫于业力,很无奈,在业力牵引下,业的化身,用其他宗教的话说“罪孽的化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愿力,都是逼迫而来的,是业力牵引。

只要把握好实相法身慧命,化身就是无所谓了。

但是如果只有般若智慧,法身在哪儿呢?法身无形相、无所住,简直就像空中的无线电波一样,无形相,也没有质量,有能量没有质量,他虚飘着,法身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法身,生命自身的伟大就是无限时空、无量福寿,所以他可以涵盖整个时空,这就是法身、真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