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一节 明代佛教的本质 在万历年间(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的一位进士,谢肇浙(在杭)所写的《五杂俎》卷八内,对当时的佛教,有如下的一段评论:「今之释教,殆遍天下,琳宇梵宫,盛于黉舍,奉诵咒呗,嚣于弦歌。上自王公贵人,下至妇人女子,每天禅拜佛,无不洒然色喜者。然大叚有二端:血气已衰,死生念重,平生造作罪业,自知无所逃窜,而藉手苦空之教,冀为异日轮回之地。此一惑也。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隐,读圣贤之书,未能躬行实践,厌弃以为平常,而虚无寂灭之教,闻明心见性之论,离合恍惚,不着实地,以为生平未有之奇,亘代不传之秘。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本浅也而深言之,本下也而高言之,本近也而远譬之,本有也而无索之,如中间一条大路不行,却寻野径,崎岖百里之外,测景观星,而后得道,自以为奇。此又一惑也。先之所惑,什常七八,后之所惑,百有二三,其于释氏宗旨,尚未得其门,况敢窥其堂奥哉!至于庸愚俗子,贪生畏死,妄意求福,又不足言矣。」 万历乃为明朝末期,由当时所观察的特点而言,已可窥知明代佛教的本质,这一位博学能文,官至工部郎中的谢肇浙,他是少数的知识分子之一,又是一位政治家,由他所写出的明代佛教,姑且不论佛教教团如何,对于一般社会的大众,已作了如此的评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