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节 四大师

第十节 四大师云栖袾宏(西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浙江仁和人,受华严于辨融,承禅脉于笑岩,平生以「生死大事」,作为终生的警策,归心净土,持戒念佛。明穆宗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年),入
第十节 四大师   云栖袾宏(西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浙江仁和人,受华严于辨融,承禅脉于笑岩,平生以「生死大事」,作为终生的警策,归心净土,持戒念佛。明穆宗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年),入杭州之云栖寺,致力于念佛三昧,遂奉为一身之教化。僧侣门人,号称千人,取禅净同归之说,依华严的教理而作说明,努力倡导诸宗融合的新佛教,更以具足信、愿、行之三项为修净业的必须条件。他的著作,以强调整顿当时僧风的《缁门崇行录》为始,尚有《阿弥陀经疏》、《往生集》、《梵网经戒疏发隐》、《竹窗随笔》、《禅关策进》、《自知录》、《水陆仪轨》、《云栖共住规约》等,有关教义、日常生活、仪轨等的各种著述颇多。全部集成一套书,名为《云栖法汇》,计三十二册。《自知录》已如前述,乃是容受功过格的思想,将佛教的三世因果善恶报应的思想,和道教及儒教所说对于日常伦理生活之反省,衔接起来,而成为融通三教的东西。对于当时外来的耶稣教,则持反击的态度,由于神宗的厚意处置,利玛窦在北京建立了教堂,引起了极大的论争,并将之斥为邪教。   紫柏真可(西元一五四三─一六○三年),江苏吴江人,就华严宗的辨融,取得心印,故与袾宏有同门之谊。根据《阿弥陀佛赞》及《无量寿佛赞》等,鼓吹念佛之行,发端于宦官专权的矿税事件,而在万历后半期的政治上引起了重大问题,真可因此受了连坐,且被卷入有关册立皇太子的妖书之祸,因而死于狱中。他以佛典的普及为兴隆佛法的首要,所以致力于阅读便利的方册本《大藏经》之出版,他和憨山德清及密藏道开等人,先在五台山,后来移至浙江径山的寂照庵,完成此一刻藏大业,虽在真可死后,尔后所谓的嘉兴藏或万历版,又称为明本的《大藏经》者,便是由他发起而来的法宝。他的著述出版者,总名为《紫柏尊者全集》计三十卷,系由德清校辑而成;另有别集四卷,则由大儒钱谦益的编录所成。   憨山德清(西元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年),也是出身于辨融、笑岩、云谷门下,后来,结草庵于庐山,专心念佛。他着有《法华经通义》七卷、《圆觉经直解》二卷、《肇论略注》六卷、《憨山大师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等,乃系从禅宗、华严及念佛融会的立场,而作诸宗之调和的作品;又有《中庸直解》、《老子解》、《庄子内篇注》等,则为以佛教思想,解释儒道典籍,试着提倡三教一致之说的作品。   蕅益智旭(西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江苏木渎人,他的出世,大约比前面的三位大师,晚了五十年。他宗于天台,承四明知礼之说,撰述有《教观纲宗》、《大乘止观释要》,此外尚有《阿弥陀经要解》、《楞伽经义疏》、《占察经义疏》、《梵网经合注》、《阅藏知津》等,达四十部。他主张「禅为佛心,教为佛语,律为佛行,具备此三者,始为完全之佛教」,此即主张:禅教律的三学一源,结归念佛一行,执持名号,以致念佛三昧。  他是发足于天台,又宗于净土,并提倡禅教律之融会实践的新佛教者,他正是代表明代佛教之归结的人物。他另作有《四书蕅益解》及《周易禅解》等书,乃为涉于儒教的作品,对于耶稣教的态度,也与袾宏相同,致力于积极的排击运动,着有《天学初征》及《天学再征》。他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后的一位大思想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