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迈出沟通的第一步(2)

记者:还有的心理学家提出“公案式”的心理治疗方式,讲一个 故事 让来访者体会,达到治疗的作用。这与佛教中公案的意义不尽相同吧? 济群:在 禅宗 著作中,有着大量看似费解的公案。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公案所记录


   记者:还有的心理学家提出“公案式”的心理治疗方式,讲一个故事让来访者体会,达到治疗的作用。这与佛教中公案的意义不尽相同吧?
   济群:在禅宗著作中,有着大量看似费解的公案。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公案所记录的修行片段,往往不是在思维层面可以理解的,而是一种直指,一种特定的用心方法。这些公案多半记载了禅者们悟道的经历,对于后人修行很有启发。现代人对公案的解读,多半只是通过分析来寻找其中的心路轨迹,从而获得某种启迪。作为修行的辅助手段,这也未尝不可。
   至于在心理治疗中讲一个哲理式的故事,使患者受到启发,固然能使某种心结释然,但与公案所能达到的顿悟作用还是有所不同。

   记者:您觉得在第三届戒幢论坛上,佛教界与心理学界的交流效果如何?
   济群:这种交流,对佛教界和心理学界都很有意义。据我所知,类似的交流活动在国外已经开展多年,并为佛法弘扬和心理学发展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中国大陆,相关交流还比较少——心理学界对佛学的关注刚刚开始,而教界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师希望通过与心理学界的交流来弘扬佛法。像戒幢论坛这样,佛教界主动与心理学界进行正式沟通,应该还是第一次。
   第三届戒幢论坛邀请的心理学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对佛法也并非一无所知,其中有些已经尝试将佛法见地或修法运用在心理学研究中。而与会的教界法师和居士,在佛法理论和修证方面也颇有实力,同时对心理学多少有一些了解。这样的两群人坐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从各自的角度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式,都很有收获。
   佛法,代表着传承2500多年的究竟智慧;心理学,代表着生长于当代的调心之道。在这样的交流中,佛法可以给心理学家提供透彻心性的究竟智慧,而心理学则能提供某些人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我觉得,这次戒幢论坛在佛学与心理学的沟通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