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菩提心的慈悲与智慧》(11)

接着再以丁作为借镜检讨自己。丁,他的发心是要恭敬供养他人,也真不惜成本又卖力,用心炒花生、又泡上等的好茶,这应该是比较随顺菩提门的。但是他没有事先了解朋友的需要,到底什么才适合,他没想到,老人家没牙

接着再以丁作为借镜检讨自己。丁,他的发心是要恭敬供养他人,也真不惜成本又卖力,用心炒花生、又泡上等的好茶,这应该是比较随顺菩提门的。但是他没有事先了解朋友的需要,到底什么才适合,他没想到,老人家没牙齿嚼不动花生,也不了解朋友是不是都适合喝茶,其实花生随时可以磨碎捣成粉,茶叶也可以换成白开水或果汁,只要有一份柔软的体贴,随时都可以变通。但丁没有预先用智慧了解对方的状况。我们说过,菩提心是智慧、慈悲和愿力结合的心,缺乏智慧就不够圆满,虽然原本是好意,也有愿力,又费力地做出来,结果却有人因无法受用而皱眉头,若要勉强人家受用,可能又令人难受而不合慈悲拔苦予乐的本意。丁因为没有先恭敬、了解别人,只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结果就无法真正供养他人的身和心,而不能完全顺菩提门。

或许,有人听到这里会想:“啊!连请人家吃花生、喝茶都得这么麻烦,了解这么多,还得要检讨菩提心哪!”的确,在修行当中,不但请吃东西要发菩提心,甚至连大小便也要发菩提心。读过《华严经 · 净行品》的人就知道,佛说:“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就是说连大小便也要发菩提心,发好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将心中的贪嗔痴丢掉,将所有的罪法都驱除干净。假如你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而打算留在娑婆世界做个没有人缘的凡夫,那当然没话讲了。

假如你想到西方,就必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当然要随时检讨改进,不能嫌麻烦,不但是请客做菜得顺菩提门,做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顺菩提门,心念电波发射出去才能射入佛的功德门,如果没有瞄准就会射到别的频道去、又搞六道轮回。菩萨得学习了解众生才能度众生,还要不断提升能力、克服困难,这是不能嫌麻烦的。《无量寿经》上提到,从前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他对人都很谦卑柔软,先去恭敬请问人家的意思,尊重奉事众生,经上说:“先宜诚问”。他的心很柔软,就像水,进入方的杯子就变成方的,进入圆的杯子就变成圆的,处处顺众生的需要来度众生。佛的心也没有我相,就宛如云彩,随意自在变化、遍满虚空,让众生清凉,随意化雨,滋润大地。他不会想:“为什么要我先尊重你啊?我爱怎样做就怎样做,合不合意是你的事我才不管那么多呢!”

佛也不会说:“我一向都习惯这样,哪里知道他是那样。”有这些想法,就是被傲慢心绑住了、被自己的习气绑住了,不能开发出佛性的光明。凡夫的心就像冰块,冷冰冰又硬梆梆,不知转变、不会流通又不能顺人意。凡夫都很喜欢坚持,“我的个性本来就是这副样子,我就是最行的啦。”这就是坚持“我相”,好像定形的一块冰,不肯溶化成水。若碰到别的冰块就格格不入,在互相碰撞中又容易受伤。可以说硬梆梆反而不坚固。其实我们学佛就是学习将内心的冰溶化为水,将业障的冰溶化为功德水。业障和功德实在只是冰和水的差别而已。如果了解道理就可以把业障变成功德。若不了解,那么,即使本来想做功德,也会变成业障。

下面,再以丙这位莲友作为借镜来检讨。丙一看到丁所做的,就念“阿弥陀佛”,很快将心电波发射到佛的频道。而且又向丁和掌行礼,修“十大愿王”第一大愿:“礼敬诸佛”。众生就是未来佛,礼敬众生就是礼敬诸佛。同时,他又马上体会丁的慈悲和辛苦而表达感谢。这就是实践“地持菩萨戒”第三十四轻戒:接受人家的恩惠必须报答谢恩。他用感恩的心和言语来恭敬供养对方,并慰劳对方的辛苦。当他看到丁的布施,就随喜称赞,称赞他的慈悲和炒花生的专注用心,这就是修“随喜功德”、“称赞如来”,照“十大愿王”来修行,用佛法供养大家。在吃东西之前,他也没忘记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是实行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另外,丙在喝茶之前,就提醒大家“一人喝一杯,同向西方飞”,喝茶也不忘往生的愿力。

同时修《观经》所说的“三福”——“劝进行者”:勉励大家“花生代表花开见佛悟无生”,劝发上品的愿。他认为“吃了会很有力气念佛,同生极乐国”。他懂得将吃东西这件事也回转向西方,这就是回向发愿的心。他看一杯水就忆念西方的“八功德水”,这是修“忆佛”的功德,忆念西方依正庄严。身虽然活在娑婆世界,心随时忆念西方的一切。然后他就欢喜、笑眯眯地吃,这是“恒顺众生”,接受丁的好意又布施欢喜,随顺丁请客的心。这也是实行“地持菩萨戒”第三十八条,没有违犯“不随他戒”。丙的做法,在身口意三方面都是尽量尊重对方、随顺对方,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恭敬、供养对方的身心,这就是“顺菩提门”,而且又会把握机会修“十大愿王”,连吃东西也常拿佛法出来用。这就是请心中的佛常转法-轮,符合“请转法-轮”的普贤大愿。

他把菩提心照顾得很牢固,不像一般人一看到食物,佛就丢了,只想到爱吃不爱吃、合意不合意。他能在待人接物当中自然念佛念法,不把佛丢掉,不让佛灭度,这就是“请佛住世”、“常随佛学”。他的心念电波都对准菩提门发射,射中佛的频道。所以说,懂得修行的人,连喝茶、吃花生,心念电波都顺菩提门发射到西方,让人家请吃东西也可以修功德,处处赚“功德法财”。不会修行的人就认为只有在佛堂做功课才是修行,一出了佛堂与人相处,佛法马上摆到一边儿去。心念电波都只顾自己,只考虑自己的爱与不爱,这可以说不但赚不到“功德法财”,甚至,随时损福又“亏本”,亏掉西方的老本。

再举例说,有的居士一到佛寺就很有礼貌,看到佛、看到法师就顶礼,遇到同参道友就问讯、弯腰鞠躬,可是一回家,先生才问一句话,她就凶巴巴地说:“你不要吵不要吵啦,我正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像这样,一开口就违逆菩提门,完全都没有恭敬供养对方。婆婆如果多说她几句,她就很不耐烦,嫌老人家唠唠叨叨,妨碍自己念佛,还向别人埋怨说:“可能是老年变痴呆了,一句话重复那么多遍。”这就是内心对长辈没有真正的恭敬,这是很损福、折寿的。小孩儿假使多问她一些问题,她就说:“小孩子不要罗里罗唆。我很累了。”一旦孩子做错事,就破口大骂说:“你是白痴、智障啊,头脑坏掉了。”果然,万法唯心造,骂久了之后,都照她的心念,如她所骂的实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