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业的成败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因缘果报是迷信,其实我们一生当中,无有一事不是因果关系。譬如我们对人点头招呼,对方马上微笑作答,这不就是因果吗?古德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讲的也是因果道理。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也是因果的道理,怎么说呢?父母对子女很慈爱、很关照,子女对父母也会很孝顺,兄长对弟弟很友爱,弟弟对兄长也会很恭敬,这不就是因果吗?如此观察,就知道因果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六 修善要在平时, 对父母尽孝,对师长恭敬,对国家尽忠, 忠于事、忠于人, 时时刻刻以慈悲心、平等心来做人做事, 这就是大的福报。 不随意拿别人的财、物,就是不偷盗,不偷盗就有福德,甚至于公用的物品,也不随便取用,为什么呢?公用的物品随便使用,就犯了盗戒,就是减损自己的福德。修行学佛,不但不盗取他人的财物,而且还要布施,有钱可布施,无钱也可布施,可以布施智慧、劳力。上班不迟到、不早退,甚至多把握几分钟,加倍努力,看起来虽然只多做几分钟,可是经年累月累积起来,就成为大福报。所以不可因善小而不为,也不可因恶小而为之,因为小善可累积成大善,就像银行存款一样,今天存一百,明天存一百,几十年下来,就是一位大富翁。 修善要在平时,比如对父母尽孝,对师长恭敬,对国家尽忠,忠于事、忠于人,时时刻刻以慈悲心、平等心来做人做事,这就是大的福报。夫妻之间相互容忍,也是福德,修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修。有钱行善,是很大的福报,没有钱,就用我们的劳力、智慧付出;别人做了善事,要给予赞叹,不嫉妒、不悭贪,如此也有很大的福德。 七 佛看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 若是好人,希望他更好,希望他早一点成佛、成菩萨; 若是坏人,则希望他变好。 假使有这种心量,那福德、智慧就增长, 时时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 这颗心就是菩萨心。 社会中有种病态,看到他人享名利、富贵,不但不赞叹,还心怀嫉妒想著:“有什么了不起,不过运气比我好些罢了。”自己始终不服输,这便是嫉妒,一嫉妒就减少自己的福德。 故福德累积是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在工作上,都将事情做得很好,公司主管见到你实实在在、精进努力、大公无私,将来有了好机会,当然是降临到你的身上,这即是因果。如果喜欢贪小便宜,你的主管知道了,将来有好机会也不会找你。 所以佛法上讲因果,即是在平时做人做事,起心动念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检讨、反省,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对别人要宽宏大量,要原谅别人的过失,学佛的慈悲与智慧,给予别人改过向善的机会。 佛看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若是好人,希望他更好,希望他早一点成佛、成菩萨;若是坏人,则希望他变好。假使有这种心量,那福德、智慧就增长,就没有嫉妒心了,时时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这颗心就是菩萨心。 八 如果天天拜观音, 可是心中时时起贪嗔痴, 这样也不容易和观音菩萨相感应; 假使心中时时存慈悲, 不拜观音,观音时时都在你身边。 时时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这颗心就是菩萨心。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天天拜观音、拜佛祖、拜神明,但是心中却无善念,虽然礼拜不停,却不易感应。譬如社会上有些人喜欢拜恩主公,恩主公即是关公,他是忠义双全的代表。如果有忠心、有义气,就是不拜关公,一样会保佑。同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如果天天拜观音,可是心中时时起贪心、嗔心、痴心,没有一点慈悲心,这样也不容易和观音菩萨相感应;假使心中时时存慈悲,不拜观音,观音时时都在你身边。 修行要从这念心修起,心修好了,自然就有福德。古德高峰妙祖禅师,开悟之后讲:修行没有别的,一是动中修,一是静中修。打坐的时候,一念不生就是最高境界;动的时候,什么善事都要做,所谓心无善念不起,口无善言不说,身无善事不行。假使都能做到,福德便会增长,福德有如燃料,这部车子有了燃料就能开得很远。 九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 所具有的福德是个定数。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打荐福碑。 这一切都是因果, 其中没有侥幸存在。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所具有的福德是个定数,前世修来的福德若是一百万,这一生就要靠这一百万来维持生活、运转事业,假使是花在吃、喝、赌、嫖等种种不良的嗜好上,两三个月就用光,原本这一百万是几十年的斋粮,在几个月当中就耗尽,那么未来几十年一定就要受苦受难。相反的,假使这一百万除了自己日用之外,拿四分之一来做善事,四分之一来运转事业,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终是良性的循环,福德就愈来愈增长,这一百万就不只此数了。如果不知道修行,只知悭贪,这一百万就仅只于此数,终有用尽之时。 古德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打荐福碑。”就是时来运转,转铁成金,时去运逝金成铁。譬如很多人买股票,运气好马上赚钱,运气差即成废纸,为何别人赚钱,自己却赔本?这一切都是因果,其中没有侥幸存在。别人赚钱是由于过去的福德因缘,不要只看到别人赚钱或步步高升,那是经过一番经营,一番辛苦得来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