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一)

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达真堪布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一)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学习《菩萨宝鬘论》。这部论典里的偈颂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它的内容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珍惜。若是不珍惜,我们不会有进步,也不会得到成就;若是珍惜了,论典里的每句都是如意宝,甚至比如意宝还好。
  
  如意宝只能给予我们暂时的利益,不能给予我们究竟的利益。若是我们能够认真修持论典里的这些偈颂,它能给予我们暂时与究竟所有的利益,不仅能解决我们生活上的问题,还能解决我们心灵上的问题。
  
  大家一定要珍惜、再珍惜!不要让它擦肩而过。这些都是解脱的机会,都是解脱的方法,比如意宝还珍贵,还重要。你们到这里来,若是珍惜这次机会,可以得到很多的如意宝,可以满载而归。但若是你们不珍惜每一次这样殊胜的活动,不珍惜每晚的开示和这些偈颂,没有把这些当成如意宝的话,什么也得不到。
  
  其实我们真的很愚痴,总是东想西想,想家里、工作上的事,不好好地珍惜这一切。你工作了这么多年,奔波了这么多年,得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我们上学、工作、成家、生孩子,做这些事唯一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获得快乐与幸福吗?但是你们得到快乐与幸福了吗?始终没有!
  
  上学、上班了,烦恼越来越多;成家、生孩子了,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不轻松、不自在了,甚至越来越痛苦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为了得到快乐与幸福,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佛在经中讲过:你所做的一切,与你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你所做的这一切是痛苦的因,不是快乐的因。
  
  我们现在选择学佛修行,就是要换一种活法。按道理来说,除了佛法,不能有别的活法,除了佛法,不能有别的方法。但是我们的现状是:佛法是佛法,活法是活法,办法是办法;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
  
  有人说:“我不能修行,我要生活,我要工作。”我们在山上开法会,有人说:“单位有事了,家里有事了,催我回去。”你还是没有放下,没有远离恶缘,还是福报不够啊!这是真正的理由吗?若是你真心想留下,真心想修法,真正放下了,谁也不能让你动摇。领导算什么?!家人算什么?!
  
  如果是自己愿意做的事,觉得不做不行,就会有这种决心:“不做这件事绝对不行,这是我暂时与究竟利益的来源和根本。”这样,即使领导再催,家人再不理解,你也不可能就这么轻易地回去。但是我们这种信念不坚,决心不大,所以容易动摇。
  
  我们若是想找借口、找理由,什么都可以成为借口、理由。如果我也这样找借口、找理由,今年的万盏法会根本开不了,因为我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我们不能这样。若是你真有事,为了更好地学佛修行,不参加法会,或者提前回去,也可以。但是很多人都不是这种情况。你回去了,是为了众生,为了修行吗?事实上,你根本没想到修行。
  
  若是你心里想:“我回去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把关系搞好,这样我以后的修行会更顺利,以后参加法会更方便。虽然今年没有这个福报,机缘也不是很殊胜,但是为了下次的机缘更殊胜,我决心回去。”这样想是善的,是对的。若是你真为了修行、为了众生,可以回去。或者说,你参加不参加法会都一样,在哪儿都一样。
  
  若是你发心正确,内心清净,怎么都可以;若是发心不正确,内心不清净,怎么都不行。所以大家一定要观察自相续,调整好自己的心。若是你真心想修行,就不要找借口、找理由。山上条件肯定不如山下,也不能洗澡。有些人就受不了,就想回家了。然后找借口:“单位有事了,家里有事了,我要下山了。”昨天有个人讲:“每天都吃馒头,都吃腻了;房间人太多了,有人打呼噜,休息不好,我想下山了。”
  
  山上吃的、住的条件肯定不太好。但你们连这点苦都吃不了的话,就很难成就了。你们看看历代祖师们的传记,他们吃过多少苦,经历过多少磨难,最后才成就的!你们这叫受苦吗?几天不洗澡就受不了,那些藏民、出家人,他们当中有的人一生都没洗过澡,他们怎么办?为了修行,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大家应该坚定一点、坚强一点!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解脱,怎么成就啊!
  
  大家要珍惜机缘。佛讲的知足就是珍惜,懂得珍惜的人就是懂得知足的人。有知足就有常乐。我们为什么不知足呢?就是因为不懂得珍惜!这次的法会多殊胜,安排得多圆满、周到啊!什么都有,你们想得到的都能得到。所以大家要珍惜这一切,珍惜这些偈颂。这些都是镜子啊!若是你能用它对照自己,真的能找出自己身上的毛病和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命运,想改变命运就需要用佛法这面镜子来照自己,然后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真与假,什么是善与恶,然后才能断恶行善,证悟真理,破除假相。
  
  我们认为的善不一定是善,我们认为的恶也不一定是恶;我们认为的真不一定是真,我们认为的假也不一定是假,因为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用佛法这面镜子来照自己,靠佛的智慧指导自己,最后才能达到圆满。佛法里讲的就是这些。
  
  
设使目见他人时,当说温和诚实语。
  
  在一般的情况下,与他人相处时应该说温和、诚实的话语。但这个也要适当,不是光说好话,光说心里话。真正的“温和、诚实语”是对自他双方都有利的话语。如果对自他双方都有害的话语,就属于恶语或妄语。
  
  你只说好听的,只说软话,很多时候也不能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说诚实语也一样,说还是不说,就要看对他人是否有利益。有时候,你虽然说话比较粗俗,语言不是很好听,语气不是很温和,但若是心里清净,能直接或间接地利益对方,也没什么。尤其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说对方的一些缺点和毛病,才能让他意识到这些错误,才能改正这些错误。虽然我们也不是完全要说温和、诚实语,但是在平时还是要尽量这样说;不然,就变成说妄语、恶语了,就是造业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