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地方的修行的好坏我们比较过以后,我们看第三段,乙三、心力与佛力结合。前言的第三段我们就正式讲到心力跟佛力的结合。有三段,第一个是总述法要,第二个正式讲到感应道交,第三个讲到功德利益,有三段。 丙一、总述法要。净土宗的总述法要我们看,净土宗它的作意力就是忆佛念佛。忆佛其实是一种智慧的观照。忆佛,要以《楞严经》的思想,我们在忆念佛应该是三种忆念:第一个忆念你的真如佛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因为你必须修空观,你才能够跟妄想产生一种脱离的作用,所以忆念真如、破妄;第二个、忆念弥陀;第三个、忆念净土。我们这次的课程偏重在忆念弥陀产生信心、忆念净土产生愿力这个地方的观照,我们这次的主题偏重假观。第二个、念佛。念佛当然称念佛名,以音声为所缘境,一句弥陀念诵听,这个是偏重在专注力。但是净土宗的修行是以观照力引导专注力。 没有一个法门是可以没有智慧观照的,没有一个,只要是大乘佛法。佛法根本思想跟外道差在哪里?外道也拜佛,他们也礼拜他们的神明,外道也做慈善事业,那么为什么外道的慈善事业不能称为波罗蜜,只有佛教的善法、我们的布施持戒才能叫波罗蜜?因为我们在修善法我们的心态跟他们的心态不一样。我们在佛堂扫地跟外道在扫地产生的功德是不同的。在民国初年有一个文学大师叫林语堂,他曾经做北京大学英文系的系主任。他带一个大学部的时候,他上英文的第一堂课,他拿了一个很大的手提包进去。大家以为今天上课要发很多资料,结果不是。他拿一大包带壳的花生。他说我们今天第一堂课不上课,大家吃花生。一个人发十几颗,大家坐在那儿,大家吃花生。他说,我们很多人都吃过花生,但是我们不一定知道花生真实的味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吃花生的过程。他说你想把这种花生的味道吃出来,你要吃带壳的,剥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所以带大家慢慢把这个壳剥掉,然后一颗一颗地吃。诶,果然味道不一样。他讲完这个花生的道理以后,他说,学英文亦复如是,过程是很重要,你那一副用心、那一份虔诚的心是很重要。所以他希望大家,他说,我不期望你们英文考试有多高,但是我们希望你们尽量能够来上课,过程是很重要。结果他上课,学生很少缺席,也带出很多的人才。 其实他这种过程的思想正合乎佛法的概念。佛法也是强调诸法因缘生。你看佛教讲因、缘、果、报,因缘是过程,果报是最后的结果。诸位知道佛教是重视果报、是重视因缘?(答:因缘)对!佛教是重视过程。同样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因缘、用不同的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样一句佛号,你用颠倒妄想的心去念,跟你用空假中三观的智慧的观照来念,它所产生的加持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句佛号进入到不同的心中,它产生无量的差别,因为每一个人他心态准备不一样。所以,我们自己的理观会决定到底阿弥陀佛给你多少东西。阿弥陀佛本身是一个平等的法性,他是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但是他赐给众生的功德,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他可能给你一分的功德,他也可以释放出三分的功德,它也可能给你十分的功德。有些人念佛只有消消业障,有些人念佛除了消业障还增福报,有些人念佛的时候可以往生净土、成就佛道。这个跟阿弥陀佛没有关系,阿弥陀佛的心是平等的,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准备不同,我们心中产生的观照力不同,所以产生的感应的力量是不一样的。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念佛,这个音声,其实它是枝末,所以蕅益大师很清楚地讲出来:往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你念佛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坚定的愿力,那个佛号是个空壳子,那只是消你的业障、增长你的福报,如此而已。所以,往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浅深。所以我们要永远知道,佛教什么是根本法门、什么是枝末法门。事相的修学,只要是事相的,外在的因缘都是事相的、都是枝末的,你内心的状态、你的菩提心、你内心的观照力,这个永远是根本法门,这个是关键。《法华经》是佛教最圆满的思想,对不对?《法华经》里面佛陀在最晚年讲的思想,最晚年讲的一部经,临灭度的时候讲的。佛陀就公开地宣说,我出世的时候讲了很多法门,讲三皈、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到底我出世的真正的目的在哪里?佛陀出世的本怀只有一个,主要的宗旨只有一个——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把我们凡夫的知见把它教育成佛的知见,主要是这个目的,其它的事相的修学都是方便。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的时候,汇三归一,佛陀说我所说的法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启发我们内心的觉悟,就做这件事情。这个目的你没有达到,你就没有达到佛法里面真实的功德,你还是门外汉,你跟佛法只是结缘。也就是说你修学佛法,你没有做改造思想,虽然你也布施、你也持戒、你也忍辱,但是你跟佛法你还是不得其门而入,你还是在门外欣赏佛法,如此而已。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念佛亦复如是。你心中的依止智慧的观照产生的信仰,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第二个、你产生愿力——我一定要往生,这个信愿是很重要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