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第二个我们介绍佛陀的加持力,乙二、佛陀的加持力量。身为佛陀,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加持力,这个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看讲义。 佛陀对我们的加持,最为简单的就是以他的名号来加持我们。我们都知道,佛陀的应化身是不能成就住世的。比方说释迦牟尼佛,他两千五百年前出世以后,他活了八十岁的寿命他就入涅槃,不跟我们在一起。所以佛陀他知道他不可能长久跟我们在一起,他必须怎么样——留下他的名号。所以,佛陀虽然不在了,但是他有一些跟我们接触的、感应的管道,就是他的音声,“南无阿弥陀佛”的音声留下来。所以,所有的佛菩萨在临终之前一定会把他的名号留下,当作我们跟他感应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当我们在忆念这个佛号的时候呢,对我们生命来说产生两种的加持力:第一个是他力门,第二个是果地教。他力门主要是偏重于现世的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果地教偏重在来世的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种究竟的解脱。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在我们念佛法门的传承当中其实是有两个部分。在早期,在印度的龙树菩萨在佛灭度七百年以后的传承,龙树菩萨提出了念佛的思想,他是偏重在他力门。所以早期,因为那个时候还是佛灭度一千年左右,还是一个正法时代,那个时候人的善根特别强。所以早期的念佛主要是以念佛来消除罪障、来增长我们的福报,并不是求往生。你平常修止观还修止观,但是我们怎么样呢?就是天台宗所说的“多障众生念佛观”,消除我们的罪障。所以龙树菩萨在他的《十住毗婆沙论》提到,他说我们修行有难行道、有易行道,假设唯靠自力、不求他力,这样子经过很长时间的修学,过程也非常困难,这个叫难行道;假设我们在修行当中仰仗佛力的加持 ,过程是顺利的,时间也比较短暂,这个叫易行道。这个地方,难行道犹如一个人步行,陆道的步行;易行道犹如水道的行船,轻松而且快速。所以在早期的念佛其实主要念佛是把它当作一个助行,修学圣道的助行,当作一个破障的法门,破除业障的法门,不是当正修。那么这个思想一直到,传到中国以后,北魏的昙鸾大师他提出一个往生净土的思想,他根据《净土三经》。他提出什么思想呢?他提出五浊恶世的概念。他说早期的念佛人因为都是在正法、像法时代,而时值五浊,我们现在到了末法时代、一个魔强法弱的时代,这个地方,一个修行人他面临着两种障碍:第一个、你内心的障碍,你面对着障深慧浅的障碍。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表示我们的善根是薄弱的,我们的烦恼障是比较重的,所以我们很容易产生退转。第二个、外在的障碍,我们遇到邪恶的因缘,邪师恶友的误导。我们在这个地方很多很多邪知邪见,我们分不出来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恶友,软硬二贼,有些人是你的冤亲债主,整天破坏你、诽谤你、刺激你、让你生气,有些人是用贪爱的烦恼来诱惑你,让你失去道心,叫软贼。所以,一个末法时代的众生,他本身善根已经非常浅薄了,又遇到这么多的外在因缘的刺激,他就有退转的疑虑。比方说一棵小树,它还没有长成之前就经历了暴风雨的摧折,这棵小树就一定会消灭掉。所以这个时候,在北魏的昙鸾大师开始提出了末法时代应该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那么当然后来善导祖师也传承这个思想,到了印光大师就把龙树菩萨的他力的加被跟昙鸾大师的果地庄严两个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思想,就是把念佛应该包括了现世的消业障、增福慧,也包括了来世的往生净土、成就解脱,就是我们一念的苦恼的心忆念佛陀的时候,我们同时可以消业障,也可以同时求生净土,这样一个传承就比较完整。到印光大师的时候,念佛就是包括今生的安乐,也包括了出世的解脱。 好,我们看整个修学的差别。在大乘佛法当中我们可以把修行人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修学。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念佛的,他完全依靠自己的戒定慧来修学,这种情况——入道多辛苦,因为你要用你短暂的一生的修学来抗拒你多生多劫所留下的烦恼障和业障,这个地方是很辛苦的。第二个、偏重佛力的修学。净土宗很多人是完全仰仗他力,自己的妄想完全不加以调伏——修道多障碍。我想我们要很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我们这个房间有一堆垃圾,如果我们不去扫它,这个垃圾是永远存在的,即便我们不想去看它,它还是存在,它不会自动消失掉。我们的颠倒妄想亦复如是。我们现在从无始劫打妄想打到现在,我们都不加以处理,它不会自己消失掉。我们也可能只是一时的缘缺不生,因为没有因缘的刺激,它暂时在一种种子位,但临命终的时候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不对治烦恼、不对治我们的妄想,那它肯定是不断增长。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们没有创造一个让妄想消失的因缘,它就永远不会消失掉。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没有因缘生起,也不可能有一个东西它自动会消失掉,不可能。生起跟消失都是有因缘的。所以说我们一个人假设你只是念佛、不对治妄想,那表示你心中有两种力量:一个是念佛的力量,一个是对娑婆世界颠倒妄想的力量。你的心中一定两种力量都有,除非你是圣人转世。只要你是一个凡夫,你两种力量一定有。临终的时候真妄交攻,到底是谁出现就不知道了,你的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完全仰仗他力的人你要好好地想一想,什么叫做“诸法因缘生”,这个你要想一想。我们一定要很务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世界,要很务实地面对。第三个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这是最好的。我们一方面能够以心中的正念的理性的观照、空假中三观来调伏心中的颠倒想,一方面我们生起强烈的皈依的心、忆佛念佛,这样是事半功倍。末法时代,心力跟佛力的结合是最稳当的方法。提出这个观念的人包括宋朝永明大师、包括明朝的莲池大师、包括蕅益大师都提出这样的概念——以圣道门做基础、以净土门为究竟,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蕅益大师更提出了正助双行,以念佛为正行,以波罗蜜、戒定慧为助行,强调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