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法师:怎样求得平安(2)

(三) 布施 行善:上面所说求平安的两种方式,不管你是用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来求平安也好,或是用诵经持咒来求平安也好,都必需同时兼做 布施 行善的工作;而且这布施行善的工作,一定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随时

(三)布施行善:上面所说求平安的两种方式,不管你是用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来求平安也好,或是用诵经持咒来求平安也好,都必需同时兼做布施行善的工作;而且这布施行善的工作,一定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随时随地去做;并不是等到大难临头时,才来赶快念佛呀,布施呀,行善呀!这种所谓“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是最要不得的。

求平安既然有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或诵经持咒了,为什么还要布施行善呢?这理由很简单,第一、佛教是讲因果的,世界上没有无因的果,布施行善是平安的因,而平安便是布施行善的果:“不曾下得春时种,空守荒田望秋收”,那是徒然的。第二、佛教是讲唯心的,佛菩萨的一切愿行,都是由他们广大的慈悲心所激发的,我们要求佛菩萨默庇,必然要学佛菩萨的慈悲心,才能感应道交。

布施,包括财施和法施;你拿财物去供养三宝,救济贫穷,以及乐助社会上教育、慈善福利事业,这叫财施。你把你所知道的佛法或各种知识技能,乐意义务的传授给人,这叫法施。除此以外,你看到人家迷路,去指引他;看到人家东西拿不动,事情做不好,你帮助他拿、帮助他做,那你就做了“身行的布施”。你对待人家,态度慈和,面容欢悦,那你又做了“容颜的布施”。你和人家说话时,勉励人家行善,人家有了忧苦、恐怖、你安慰、劝导他,那你又做了“语言的布施”。你看见人家受苦,心生怜愍,看到人家布施,心生欢喜;那你又做了“心意的布施”了。只要你存布施的心,随时随地都有布施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布施。

说到行善,范围可大了,包括戒杀、放生、以及一切利益人群的事情,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脚踏实地去做有益人群的事。有些人说:“我没有力,又没有钱,怎样去做利人的事?”其实,行善也是一种慈悲心,只要你有这种心,就有力量;比方说你看到一个人跌在河里,你会游泳,你就立刻跳下去,把他救起,这就做了一件救人的好事了;如果你不会游泳,你也可以替他喊“救命”,这也是做了一件善行;而这喊“救命”,也即是你做好事的力量了。

怎样求到平安呢?恒常布施行善,虔诚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并且诵经持咒,这是达到平安的康庄大道。

上面所说的,是人生外在的平安;外在的平安虽然为现实人生之所需要,但还不是全部的平安;人生全部的平安,应包括外在的平安与内心的平安。所以,说过了外在的平安,现在应该进而谈到内心的平安。

我们内心有什么不平安呢?简单的说,就是因为烦恼妄想扰乱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整个心灵上,笼罩着昏烦、热恼、焦躁、逼迫的不安气氛,没有片刻的安宁,所以不平安。这些烦恼,根据佛教唯识学上说:有八万四千种的多,把它归纳起来,成为二十六种,包括根本烦恼六种和随烦恼二十种。烦恼,不但扰乱我们的心灵,支配我们的情感,同时也操纵我们的生活,控制我们的行动。所以寻根究底,我们许多外在的不平安,还是由这内心的烦恼而生起。所以要灭除烦恼,很不容易!提倡知行合一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说:“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所幸释迦牟尼佛曾为对治这八万四千种的烦恼,开示了八万四千种的法门,教我们依这法门去修习,便可以解脱烦恼的束缚,达到平安的境地。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要求内心的平安,必须修习法;而修佛法,则要履行三个步骤:

一、闻:亲近明师,听闻佛法,阅读佛教的书籍,由是而使我们的智慧萌芽。

二、思:听闻佛法以后,把所学的佛法,加以深思熟虑,决择研究。

三、修:把所听闻所思惟过的佛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践起来。

由听闻佛法所生的智慧,叫做“闻慧”;由思惟佛法所生的智慧,叫做:“思慧”;由修习佛法所生的智慧,叫做“修慧”;闻慧、思慧和修慧,总称“三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