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衮巴在《善法明灯论》中也说:“任何修行人都应象野兽一样,不依止其他地方而应到寂静地,这样利益众生的事自然能成办。到城市讲经、赐窍诀是不合理的。佛法兴盛时,不缺少佛法。在五浊恶世,虽然缺少佛法,但众生刚强难调,不思维意义,只耽著词句。初学者想以讲法调服众生不如隐身匿迹。你与他们交谈,他们却嗤之以鼻;你往回返,他们则亦步亦趋;你躲藏起来,他们又四下找寻。你需要供养时,他们不予理睬;你不需要时,他们却强行给予。有邪见的众生很难调服,因此应依于寂地,象野兽一样。这样,也能持如来教法,成为具信人之商主。即使是野蛮人,在看见住山之人时,也会生起信心。为了自他二利,应恒常依于寂地。” 四时有节,百花有序,度化众生也要讲究时序。这也是佛陀与前辈大德反复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的,不要把这些忠言当成耳边风了! 壬午年七月初七 2002年8月15日 恭 敬 恭敬心是修行人,特别是修习密宗者自相续获得大小一切功德的源泉。若时常沉浸于慈悲、恭敬的氛围中,则可感受佛法的精髓。要知道,一切意传加持均来自于恭敬心。 如果所作所为缺乏恭敬,即使聪明、能干、精进,并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也难以体悟言语所无法表达的境界。 无数的高僧大德,也是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恭敬心,才得以以心印心,获得无有丝毫垢染的传承加持,证悟法界实相,成为引领群生,荫盖四方的一代传承祖师。在很多高僧传记中,都不惜大量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描述前辈大德以恭敬心获得加持的细节。 我认识的一位并不具有先天智慧,但修行境界却令人瞩目的修行人曾告诉我:“象我这样愚笨的人,相续中生起的哪怕一丝一毫功德,无不得益于对上师三宝的恭敬。” 顶果钦则仁波切也曾说:“诸佛的加持总是加被在有强烈信心的人身上。阳光照射一切处,却只有放大镜聚焦之处才能引火燃草。当诸佛的慈悲通过你信心和恭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就在你心中燃起。” 为了加持的火焰能在我们心中燃烧得更猛烈,焚尽五毒的根苗,请再添上一把恭敬的柴。 壬午年七月初八 2002年8月16日 尸 骨 短暂的夏天匆匆而过,漫无边际的原野上已露出秋的痕迹。虽然夏末的花朵仍然顽强地挺立着,但却怎么也抹不去秋季来临的萧瑟。 距离色达十几公里的亚龙寺旁,是盛夏季节鲜花最茂盛的区域。我和索顿一行兴致勃勃地赶去,妄想在这里找到一些夏日的尾声。也许是精诚所至吧,零零散散的花儿强打着精神,装点着气数将尽的翠绿原野,居然也显出了一点繁荣景象。 欢快的小溪似乎还没察觉到封冻的临近,哼着波尔卡般的曲调,沛然而下。流水声与远处牧民的歌声、马群的嘶鸣声相和,组成了一曲轻快的多声部迎宾曲,恭候着我们的光临。 同伴们开始生火烧茶,不便在一旁袖手旁观的我只得溯水而上。离这里不远是一个著名的尸陀林,据说与印度的清凉尸陀林无二无别,有不少的鹰鹫千里迢迢从印度飞来。竹钦堪布菩提金刚的母亲圆寂后,就是在此尸陀林天葬的。我想,这里一定是空行聚集的胜地。 一具腐烂的牦牛骨架吸引了我的视线,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因它被弃置于此。令人窒息的恶臭吸引了逐臭的小生物们,各种小虫附满了整个骨架,令人厌恶,也让我想起我的这付行将就木的臭皮囊。虽然明知终有一天我也难逃此劫,自己却整日为这假合的身心劳碌奔波。这活生生的教材提醒了忘乎所以的我,如同花木飘零的秋季,如同奔流不止的溪水,如同身体强健的牦牛……,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老师,一种强烈的厌世心油然而生。我祈祷着十方诸佛及上空的空行们,祝愿眼前的这些生灵能早日解脱。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远处传来了同伴们呼唤的声音,太阳已将它一半的脸藏到了地平线下,我不得不揣着沉甸甸的心回去了。 壬午年七月初十 2002年8月17日 品 味 我不喜欢口头上的空头支票,嘴上说得再动听,若没有将之融入自己的行动,即使你会讲再殊胜的法,如果没有通过修行品味到其真实的味道,到死时只是种下一些善根,对今生来世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华严经》云:“比如聋乐师,能令他众乐,然自听不见,不修法亦然。河中大海上,具船之舟子,能度载他众,然自葬其中,不修法亦然。比如糖甜味,说不能感受,咀嚼可品味。如是空性味,说不能感受,以修可品味。”可见,佛法的伟大也不在于停留在语言上,必须通过亲修实证,才可品出其真正的涵义。 一些学佛人,参阅了许多经论及祖师语录。可谓皓首穷经,博闻强记,但却只停留在文字上,于消除烦恼无有丝毫助益,这无异于说食数宝。本可用来解脱自他的佛法于这类人,只起到了满足虚荣心的功效而已。 藏族也有一句谚语:“佛法仅仅知道不够,必须修行;食物仅仅拥有不行,必须食用。”我们应放下万缘,学以致用,日日夜夜品味法之胜味。既然手中掌握了通往解脱宝库的钥匙,就要想方设法打开这一宝库的大门。 壬午年七月十一日 2002年8月18日 出 家 一名来自丹东的女大学生到我这里来要求出家。看到眼前身材修长、面目清秀、正值青春韶华的年轻人,我想起了世间人对他们的种种不解,今天何不利用此机打探一下她的想法呢?也可以此衡量她的决心。 “你为什么要出家?很多人认为象你这种年龄的青春少女出家,无异于尚未怒放的花朵遭到了摧残,是灭绝人性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听了我的提问,本来显得十分腼腆的她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我倾述起来: “在很多人看来,在家可以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种种需求,比如:乘洋车、住洋房,还有他们一赞三叹的所谓爱情。为了这一切,他们付出了毕生的代价,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为了物质财富,即使绞尽脑汁,也不一定能满足日益增上的贪欲。纵然腰缠万贯,一呼百应,但又有几人能不被牵累,来去自由,抽身于尔虞我诈的名利场? 再说所谓的世间情爱,又有几对能真的相约到老?大多数都只落得一拍即散、劳燕分飞的结局,能不反目成仇,已算是万幸。这样的在家生活真称得上是幸福吗? 出家不但不是灭绝人性,反而更能让我们在修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出家!” 听了她的讲诉,我释然了。看来她不是处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认真思索才作出的决定。《大智度论》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愿我们都能拥有鸿雁翱翔沧溟,海阔天空的广大胸襟,不要被孔雀沉重的华丽羽毛,拖累了我们遨游法界天空的翅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