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法师《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8)

(一)如何修福 修福,是从修改自己行为,由不善而止于至善所得的福报。现代人,大都不重视品德的修养,行为的操守,致使人的质素,越来越低,人的行为,越来越坏,若不设法挽救,力求改善,人类前途,实无幸福可言

(一)如何修福

修福,是从修改自己行为,由不善而止于至善所得的福报。现代人,大都不重视品德的修养,行为的操守,致使人的质素,越来越低,人的行为,越来越坏,若不设法挽救,力求改善,人类前途,实无幸福可言。佛教,是重视德性修养的宗教,释迦牟尼佛,更是挽救人性堕落的拯溺者,因为佛的戒法,可以令人防非止恶,改往修来,敦品励行。佛的定学,能令人止息妄念,增长智慧,扩展德性。佛的慧学,教人明白因果,知善恶,识邪正,不致迷失自己。学佛的人,凭借戒定慧三学的力量,提高人的理智,扩展人的德性,使人止恶修善,保持人身不失,既可以享受人天福乐,还可以进取无漏之福,甚至证得佛道无上之福。所以戒定慧是修福之基,成佛之本,欲想自求多福,当从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多种,但皆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即是戒杀,戒偷,戒淫,戒妄语,戒饮酒。

戒杀:是尊重一切生命生存的权利,保障他人生命的安全。不因利害冲突而杀人,也不因贪图口腹之欲而杀害一切生物。因为有命尽贪生,不分人与畜。我们爱护自己的生命,岂可以任意杀害其他生命?所以自求多福的人,首先要培养慈悲,扩展爱心,实行仁慈爱物,建立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自然可以取消多病短命的恶报,获得健康长寿的福报。

戒偷:是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财物,以保障他人财产安全。因为世间,物各有主,非份之财,不可贪求,更不可强夺巧取。应该尚正义,去私欲,止悭贪,实行乐善好施,赈灾济贫,建立共存共荣的社会关系,自然取消贫穷困苦的恶运,报得富贵多财之福。

戒淫:是尊重他人的名节,保障人体的安全。不因见色起心而施暴,不因兽性冲动而非礼、强奸、或乱伦,宜克制自己,实行尚节守礼,建立互相尊重的人伦道德,自然停止家庭纠纷,可以避免婚姻破裂的恶果,报得眷属和谐,家庭快乐之福。

戒妄语:是尊重人格,尊重信用,保障自他权利,维持社会正常操作。不因贪求名利权位与财富,而妄自夸大,抬高自己;不因嗔恨忿怒,而恶口骂人;不因妒忌他人的成就,而破坏中伤,挑拨离间;不因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花言巧语,欺骗对方,而诚实可靠,言行一致,实行衷诚合作,共谋发展,建立人间互惠互利,和平共处的美德。就可以避免是非口舌,被人诽谤的恶报,获得受人尊敬赞叹,共享太平的福乐。

戒饮酒:是尊重人性的尊严,保障人行为的安全,不致荒废正业,不致借酒行凶,不致醉酒闯祸,而提高理智,保持清醒头脑,实行发展利己利人,福利社会的事业;必然远离邪恶,阻止意外发生,报得身体健康,四季平安的福乐。

如是严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戒,坚守仁、义、礼、智、信的人伦道德,身戒妄作,心戒妄动,身心不犯,身心清净,自然转移内心贪嗔痴的烦恼,成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加以修习四禅八定,是修人间天上的福。

若由五戒十善开始,进求具足戒,由四禅八定,进修九次第定,经历观、练、熏、修四层次,最后引生无漏智慧,断尽见思烦恼,超出三界生死,亲证生命的永恒,获得轻安自在纯乐的涅槃境界,是修出世间无漏的福。

若再发菩提心,勤求佛道,修习六度万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行,助修般若智行;再以般若智行,领导布施等福行。福慧双修,定慧均等,自利兼他,直至二利究竟,即得佛道圆满无上之福。

无论是人间、天上、有漏之福,出世间二乘圣人无漏之福,或佛道圆满无上之福,皆是以戒定慧为基础;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以戒定慧力,去恶积善,灭罪生福,福从修来,因名修福。

据说,宋朝有一位大将名叫曹彬,助宋太祖定天下,功劳不少,但杀人无数。有一天,遇见相士博希夷对他说:你印堂宽阔,目长光显,必定早年富贵,但颐削口垂,没有晚福,凡出兵作战,宜网开一面,以积晚福。曹彬仅记于心,后带兵攻蜀,占领遂宁,当时部下将士主张屠城,曹严令禁止残杀无辜。士兵俘掳妇女,辟室保护,不准部下强奸非礼,战事平息,有家妇女,给资遣送,无家者代择配偶嫁人。

后又奉命征伐江南,因不忍杀害人民,假病不肯就职。同僚武将,皆来问病,曹对将士言:‘我的病决非药物可以治愈,如各位肯发誓,在攻破江南之日,不妄杀一人,我的病或可全愈。’部下将士,即对天发誓,相戒不许杀人,因此,大得民心,不用武力克复江南,保全千万人命。

曹彬又与陈搏希夷相遇。陈说:‘你今相已改变,口角颐丰,金光聚耀于面目须眉之间,必能增禄延寿,后福无量。’结果,曹晚年甚佳,高寿而终。由此故事证明,戒杀的确可以修福积福。

(二) 如何种福

种福,是将福德种子散播于福田中,小心护理,努力灌溉,精进拔除烦恼杂草,施以慈悲肥料,洒以智慧功德水,使福德种子萌福报之芽,开福报的花,结福报的果。此福由种植培养而得,因名种福。

何谓福德种子?又何谓福田?布施,就是福德种子,因为布施是众善之门,六度之首,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福报,皆从布施中来。

般若经说:‘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菩提,一切行中,应先行施。’

佛在分别布施经中告阿难言:‘能于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当知是人,获福无量。’

罪福报应经中佛说:‘贤者好布施,天人自扶持,施一得万报,安乐寿命长,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

据说,清朝有一富翁名王文简,浙江省吴兴县人,二十岁结婚,连生九子,个个傻头傻脑。王氏夫妇,虔敬观音菩萨,且乐善好施。乾隆年间,天旱成灾,饿死居民无数,王氏夫妇变卖田地,账济灾民。不久其长子突然死亡,不出几年,九个儿子相继夭折,亲戚朋友皆怀疑善因善果的真实性。王氏夫妇悲伤之余,写一疏文,陈词恳切,在观音菩萨像前焚烧。当晚,夫妇同时梦见白衣大士说:你家虽富,但祖上缺德,九个儿子都是债主投胎的败家子。幸你们乐善好施,变卖田地,账灾救急,活人无数,故上天收回九个败家儿,不久当有文曲星降生汝家,不要悲伤。

王氏夫妇因是转忧为喜,继续布施积福。二年后,王氏怀孕,连生五子,个个聪明好学,官至尚书,王氏夫妇健康长寿,子孙世代显贵,可知布施确是福德种子。自求多福的人,非努力播种不可。

布施有多种:将自己财物分赠别人是财施;演讲佛法,或用知识技术教导他人,是法施;见义勇为,保障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是无畏施。仁慈爱物,予人快乐,是慈心布施;悲悯同情,拔人苦恼,是悲心布施;随喜赞助慈善公益事业,是喜心布施;不分彼此,平等救济,是舍心布施。面目慈祥注视他人,是好眼布施;和颜悦色,对待一切人,是容颜布施;出言柔顺,安慰劝导,勉励他人,是言辞布施;执役服劳,义工助人,是身行布施;见人困苦,心生怜悯,见人布施,心生随喜,见人学佛弘法,随喜赞叹,是心意布施;敬老尊贤,舟车让坐,居家让床,是床座布施;建寺造塔,供佛安僧,或以房舍,供给父母师长居住,是房舍布施。只要发心,无论财力,物力,体力,智力和心力,都可以布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