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别人是如何从书中获得智慧、汲取学养以及体会大义的,反正我读圣贤书经常会读出个惊讶来。当然不是读教科书上的节选而最好是原版全本。节选大都选取意旨深远、精神辽阔的章节,但只读这些章节,你不可能知道《诗经》上竟然有对烹鱼高手的赞美、《左传》将一个因烧制熊掌不熟的厨师如何受到惩罚的事件俨然载入史册、《吕氏春秋》第十四卷的《本味篇》压根儿就是一份记载商汤时期天下美食的食谱。由此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油盐酱醋、五谷百粮也是圣人不弃的啊。 平时总觉得手拎菜篮子的主妇们,是以最低的人生姿态进行着最不壮观的、但最为艰苦卓绝、磨砺意志的事业。主妇们所从事的,是人间烟火中另一种不朽之盛事、终生之大业。说到底,主妇的劳作不过是买洗做喂的俗务,上海人把这类主妇统称为“马大嫂”(取买、汰、烧的谐音)。这中间并不会有什么深远意旨的,你说是平凡的伟大也好,说是劳动光荣也罢,其实不伟大不光荣,人只要吃饭就必须得做。 有一个西方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她心中的文明古国中国。她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一块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土地,处处有佛,事事皆禅。有一天,她的中国同学请她到家里做客吃饭。同学的老母亲在厨房忙活的身影,在她的眼里怎么也是个东方圣母的形象。餐桌上老母亲慈祥地招呼道:“孩子们当心,汤里有胡椒!”未能精通中文的洋学生听岔了音,兀自激动起来:“什么,汤里有佛教?”连最出世的禅师也要用尽心数才能写出这么优美而彻底的箴言来呵!她感慨万千。 当她的同学指出她不过是犯了老外们常犯的汉语发音错误时,反倒使她感到幻灭。她怪同学的多嘴,破坏了她的憧憬。其实洋学生不想一下,佛教就一定时时处处比胡椒好吗?尤其是在餐桌上。人们总是对生活中最起码的东西抱最轻视的态度。其实去掉一切浮文,人类剩下的不就是男女饮食的实质吗?但我们看到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买菜做饭的主妇的地位,永远不及吃饱了她做的饭,去干各自事业的其他人来得显赫和重要。人类意识中这些谵妄的花呵,不管是盛开还是凋谢,同样令人沮丧。 圣经上有一句话,我认为是专门对家庭主妇们说的——“你要做世上的盐”;而对其他人,主却说“你要做世上的光”。光可以照亮别人,而盐呢,完全消失在人们的幸福中,自己却无踪无影。 好好想想,汤里还真的有佛教呀!(文:高虹) 编辑: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