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杨仁山佛学思想研究四题(6)

《老子》首章“道可道”意义艰涩,殊为难解。杨仁山以佛教“有即非有”的思维方式对之作了剖析,颇有新意。“有即非有”的思维方式所阐发的是“真空妙有”的思想。它在《华严经》中表现为“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

《老子》首章“道可道”意义艰涩,殊为难解。杨仁山以佛教“有即非有”的思维方式对之作了剖析,颇有新意。“有即非有”的思维方式所阐发的是“真空妙有”的思想。它在《华严经》中表现为“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的思想,在《心经》中表现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杨仁山认为《华严经》和《心经》中的“真空妙有”思想与“道可道”章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

《老子》“谷神不死”章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六,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杨仁山释曰:

谷者,真空也,神者,妙有也,佛家谓之如来藏。不变随缘,无生而生;随缘不变,生即无生。生相尚不可得,何有于死耶?玄者,隐微义,牝者,出生义。佛家名为阿赖耶,此二句与释典佛说如来藏以谓阿赖耶同意。从阿赖耶变现根身器界。或谓之门,或谓之根,奚不可者?绵绵若存者,离断常二见也;用之不勤者,显无作妙谛也。此章言简义幽,列子以为出自黄帝书,信然。(第236-237页)

杨仁山分别从“真空妙有”、“如来藏”和“阿赖耶”三个别角度来解释“谷神不死”章,使得此章的幽义昭然若揭。其中杨仁山以“无生而生”和“生即无生”来解释“玄牝”,是十分契合的。

五、结论

明清以降佛门内部的衰败以及鸦片战争后外部力量对佛门的打击(如“庙产兴学风波”),使得近代的中国佛教面临严重的存亡危机,此时,佛教界的许多有识之士都振羽而起以挽救中国佛教,比如太虚大师所进行的佛教改革。杨仁山也生当其时,不甘寂寞,创办金陵刻经处,刊行佛经佛典,传播佛教;同时杨仁山还力图从思想层面来复兴中国佛教,他的佛学思想——尽管本文并没有对杨仁山的佛学思想作全面的介绍——都带有明显的复兴近代中国佛学的烙印。杨仁山对净土法门和《大乘起信论》的推崇,是想为中国佛学找回坚实的立足点,即在实践上以净土法门为归趣,在理论上以《大乘起信论》为支撑;而他以佛释儒,以佛释道,融汇佛儒,融汇佛道,乃是想以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张本来阐扬佛学思想。更值得一提的是,杨仁山以《大乘起信论》为本经建立“马鸣宗”,其用意显然是想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佛教宗派来复兴中国佛教,尽管“马鸣宗”的运作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也许杨仁山留给后人的记忆,更多的是他所创办的实物形态的金陵刻经处(至今还在),但其精神形态的佛学思想却也是中国佛学思想史上乃至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就谈到了杨仁山的佛学思想对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影响,梁启超说:“谭嗣同从之(指杨仁山)游一年,本其所得以著《仁学》,尤常鞭策其友梁启超。启超不能深造,顾亦好焉,其所著论,往往推挹佛教。康有为本好言宗教,往往以己意进退佛说。章炳麟亦好法相宗,有著述。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另外,附带提一下,杨仁山的那些“以佛释儒”和“以佛释道”的“发隐”系列作品也是当今世俗学术界方兴未艾的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的极好样本。

编辑:心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