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杨仁山佛学思想研究四题(2)

念佛法门,欲得心心相续,先事一心而后入理一心,非屏除万缘不可。然在俗者,此境难得。前此复端甫信内,有无后心无间心一段,用当念一句为主,截断前后际,是烦杂中念佛之捷径。请检彼函阅之,自知事一心理,心之

念佛法门,欲得心心相续,先事一心而后入理一心,非屏除万缘不可。然在俗者,此境难得。前此复端甫信内,有无后心无间心一段,用当念一句为主,截断前后际,是烦杂中念佛之捷径。请检彼函阅之,自知事一心理,心之妙境也。(第459页)

李澹缘在修习净土法门过程中不懂“事一心”与“理一心”之间的关系,杨仁山为他作了如此解答。

一位名叫廖迪心的曾对杨仁山说自己世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佛,即使学佛,也要数十年才能收效,他没这个耐心。杨仁山于是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叫《与廖迪心书》,引导他信从收效甚速的净土法门。信中这样写道:

足下为尘劳所扰,不能专修,盖由前生不求生西,遂致投胎转世,无自主之权。惟有顶礼观世音菩萨,求哀忏悔,持诵大悲神咒,消除宿障,自能稍遂本愿。此时学佛法,不能求证道,若求证道,反遭魔障;但须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舍报之后,不受轮回。若欲断绝世务,方能学佛,则举世之人,得出轮回者鲜矣。我于二十六岁学佛,二十七岁丧父担任家务,十余口衣食之资,全仗办公而得,日日办公,日日学佛,未尝懈退。至五十三岁,始能专求出世之道,然不能求现证,只在弘法利生上用心,以为往生净土资粮,此是超出三界之捷径也。函中所云收效于数十年之后,非也,一日念佛,一日往生。日日念佛,日日往生。无论何时,命根一断,即生净土矣,何须数十年之后耶。(第467-468页)

杨仁山在这里再次现身说法,指明了世务再多也不会妨碍学佛修净土。

(三)

作为一位以净土归趣的佛学思想家,杨仁山与日本的净土真宗亦有深入的交往。净土真宗是净土宗在日本的一个支派,据《真宗教旨》曰:“本宗名净土真宗,据念佛成佛,是真宗之语,以亲弯上人为始祖。”甲午战争后,日本净土真宗进入中国传教,在沿海一些省份设立般若波罗密多会和本愿寺。杨仁山由于笃信净土法门,遂与净土真宗的传教机构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曾经常被邀至般若波罗密多会作佛教演讲。他还任本愿寺在金陵(南京)设立的东文学堂的教习。在《金陵本愿寺东文学堂祝文》中,杨仁山对净土真宗及其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作了赞美,他说:

维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屠维大渊献陬月之吉,金陵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特设东文学堂以教华人。一言语学课,二普通学课,诚如莲经所云,治世言语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也。溯自二十年前,创立本原寺于春申江上。今者,大法主现如上人属其弟子胜信公来华,设本愿寺于杭,以十人居之。复设本愿于吴,以三人居之。金陵为南朝胜地,而北方心泉上人与一一柳等五人居焉。上人传七祖之衣钵,为四贤之领袖。知道之所自,在元魏则有昙鸾法师,在唐则有道绰法师、善导法师。三师之著作,不传于华,而传于日本。今则复播之于华。岂非时节因缘耶!留学诸君子,或宣教旨,或受和文,微特出世之良因,抑亦处世之胜缘也。然则大法主之德,其可限量乎?爰为之颂曰:真谛俗谛,如车两轮。扶桑震旦,齿之与唇。驾车来游,以道传薪。方言奇字,奥妙绝伦。弥陀本愿,指示当人。人人信爱,一入全真。提唱洪名,无间昏晨。十万亿刹,明镜无尘。大哉释迦,亘古常新。五洲万国,一视同仁。(第338-339页)

杨仁山还与净土真宗的许多法师和学者保持友好的往来,比如南条文雄、笠原研寿、松林孝纯、后滕葆真、小栗栖、得大上人等都是杨仁山的佛友,尤其南条文雄,杨仁山通过他觅回了许多流失海外的中国佛教典籍。

尽管杨仁山与净土真宗的机构和人员保持着密切和友好的往来,但是他对净土真宗的许多教义还是提出了异议,认为它们没有契合净土的“真意义”,在《评真宗教旨》一文中,杨仁山说:“十余年前,获《真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遂参注行间,以备刍荛之采。”(第523页)比如,净土真宗的第六号教义曰:……“于四十八愿中,以第十八愿为真实,其所被之机为正定聚,生真实报土。十九二十为方便,十九之机,回向诸行,止至化土,故为邪定聚。二十之机,或进入第十八,或退堕第十九,故为邪定聚。开说第十八为《大经》,开说第十九为《观经》,开说第二十为小经。《大经》机教俱顿,《观经》机教俱渐,《小经》教顿机渐。”对于此一教义,杨仁山驳斥道:

生净土者,盖入正定聚,绝无邪定及不定聚。经有明文,处处可证。若以《观经》所摄,判为邪定聚,则是聚九州铁,铸成一大错矣。《观经》被大机最级圆顿,一生可证初住位,与善财、龙女齐肩。于观中蒙佛授记是也。何得判为机教俱渐?(第526页)

杨仁山对净土真宗某些教义的反驳并不是要否定净土真宗本身,而是要究明净土法门的“真意义”。他对净土真宗为弘扬佛法而来华传教是十分赞叹和推崇的,不过,杨仁山爱真宗,但更爱真理,他认为自己驳斥净土真宗的某些教义是“阳似辩驳,阴实资助”,目的还是为了使净土真宗朝真正的净土法门发展,他说:

真心论道,不避忌讳,所谓个中人方谈个中事也。近时泰西各国办理庶务,日求进益,总不以成法为足。贵宗(指净土真宗,笔者注)广布佛教,势将遍于地球,伏愿参酌损益,驾近古而上之,故不惮繁言,阳似辩驳,阴实资助,祈大雅鉴之。(第523页)

总之,杨仁山是以宗教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净土真宗的,并以求同存异的心态接纳了净土真宗,这一点在他的《送日本得大上人之武林》一札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此札中写道:

佛法传至今时,衰之甚矣,必有人焉以振兴之。日本真宗教士航海而来,建别院,开学塾,岂非振兴之机乎。但格于门户,未能融入大同见解,不无差池耳。然既称释迦弟子,总期剖破樊篱,上契佛心,跻群生于清泰之域,截生死流,登涅槃岸,是则不求同而自同矣。得大上人将赴武林,为题数言以赠其行,上人其勉之哉!(第343页)

在杨仁山看来,不管是中国的净土宗,还是日本的净土真宗,既然都是释迦一脉,那么最终还是会“剖破樊篱”、“不求同而自同”的。

二、尊崇起信

《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所造(不过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托),以“一心开二门”总括了佛教大纲。在中国佛教史上,《大乘起信论》受到了广泛的引用和推崇,是中国佛教的理论基础之一。综观整个中国佛教史,最为推崇《大乘起信论》的莫过于杨文会,因为他曾以《大乘起信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马鸣宗”,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创举,他说:

仆建立马鸣宗,以《大乘起信论》为本,依《大宗地玄文本论》中五位判教,总括释迦如来大法。(第439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