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学在文化重建中的使命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伴随着经济之腾飞、社会之转型,文化园地百花齐放,不少有识之士满怀忧患意识和高度责任感,自觉进行深刻的文化反省,探索重建中华文化的出路。与此同步,佛教从一片劫灰中再生,跻身于多元文化结构,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所重识。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佛教,尤其是其文化思想内容——佛学,在世纪之交乃至下一世纪的文化重建中,负有极其重大的使命,闪现着光辉灿烂的前景。 

百家争鸣、文化重建的空前机遇 

自商周以降,中国文化便在一元文化专制的政策与实际存在的多元文化的矛盾斗争中发展,每当一元文化专制强化,社会文化便由僵化而走向崩溃,斯时必然出现的多元文化竞争局面,每成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是在西汉儒学专制强化所导致的儒学僵化、社会笼罩着一片信仰危机的机遇下,被请进中国的。白马驮经西来,以新颖的思维方法、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予中国传统文化以刺激启发,使其僵硬的躯体焕发生机,促成了道教的创立、改革和魏晋玄学、宋明新儒学的创生,形成儒释道三元共轭的文化格局。当儒学文化专制再度趋于强化之后,儒释道三家和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便渐趋末路,终于被以洋枪洋炮开路的西方文化打破那种鲁迅喻为闭锁铁屋的沉闷局面,将中国推向春秋战国、魏晋隋唐以来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时代。衰迈已极的佛教,在这一东西文化强烈碰撞的大动荡时代竟然得以复兴,一时人才蜂涌,诸宗竞秀,东求西取,变革转型,思想学说和弘传方式,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大有隋唐佛教盛况再现的势头。 

处于复兴、转型大潮中的中国佛教,在大陆因战乱、“文革”等逆缘的干扰破坏,遭受严重挫伤,一度濒临灭绝,但在港台地区,一直沿二十年代开辟的人间佛教的路子稳步行进,已蔚为大观,获得了占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社会人士的信仰,成为多元文化中的主角之一。大陆封闭局面也终被打破,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思想文化界又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温熙气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辉煌时代的来临。世纪末的中国思想界,和世纪初表现出某种惊人的相似,国人敞开心怀,广纳海外诸说,重温传统百家,在开放中改革,在反思中开拓。儒学专制已成过去,十几亿人心呈现巨大信仰真空,这种文化气候和经济转轨、法制建设,以及宗教政策的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给了佛教以复兴的大好机遇。十几年来,大陆佛教稳步恢复,已有了为数可观的丛林寺刹,二十几所佛学院、二十几种佛刊,培育出了数以千计的僧才,奠定了进一步振兴的基础。佛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重视,佛学研究已从冷门变为热门,不少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纷纷钻研佛学,二三十年代佛学热的盛况,正在重现。一个百人以上的有独立品格的佛教知识分子群体,已经形成。 

从全球范围来看,佛教更是面临振兴弘传的最佳时机。资本主义、工业科技革命,打破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基督教一元文化专制的局面,佛教得以传入欧美各国,近百年来稳步发展,已扎下深根。两次世界大战和阶级斗争给全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促使西方文化人深刻反省近代科技文明乃至基督教、古希腊文化的偏弊,在“上帝已死”、西方文化已趋没落的失落感和对科技救世的失望下,寄望于古老的东方文化拯救人类,佛教尤受青睐。五十年代以后,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省深入到对人本身的价值和在工业社会大机器中迷失的自我之追寻,禅宗与存在主义并行,风靡一时,十九世纪基于实证主义与科学知识的反宗教大潮已趋退落,从冷静反思科学功过的基点重识宗教、认同宗教、回归宗教,成为西方社会思潮的一大动向。趁此机会,藏传佛教紧踵禅宗风传欧美,方兴未艾。八十年代后,随着对过度物质化、工业化的反省深入到后现代思潮与生态平衡,回归宗教的潮流大涨,港台与中国大陆,先后汇入这股全球性的思潮,形成当今海峡两岸佛教复兴的大势。 

顺着这个大势向前瞻望,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必将提供佛教大复兴的更佳机遇。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将把中国推向世界强国的前列,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将逐步赶上西方。香港回归、海峡两岸日趋贴近,一国两制和法制的不断健全稳固,政教的彻底分离,将使佛教弘化的路子越走越宽,障碍越来越小,“文革”法难应该不会再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将开辟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新纪元。这将是一个全球文化一体多元的时代,一个重建人类新型文明的时代,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之花,都将在全球各地自由盛开,各呈其异彩天香,任凭人们欣赏、比较、创新,腐朽痈溃,将在竞争中被淘汰;东西两大系文化,将在更高层次上交融一体;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将会在统合中产生飞跃,促进人类文明的转型。物质需求满足后的精神饥荒,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缓和后人与自身矛盾的凸现,人欲横流、道德沦丧、自我迷失和种种腐败现象导致的失落、迷惘、孤独、愤懑、厌世感,知识爆炸、生活紧张的重压,对片面发达物质文明的流弊之更深反省,人体科学、超心理学等研究人自身深层景观的科学的进展,全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将会使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对自性潜能的开发,越来越给予关注,由此必然导致的,是对宗教尤其是佛学的进一步重识与回归,是科学与宗教的协调与统合。 

优势与使命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阿·汤因比博士从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反省出发,对中国文化寄予极大期望。他曾在日本的一次讲演中说过: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是将会转向中国,引导世界文化的中心,将是大乘佛教。这一预言,增强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佛教徒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使命感。站在俯瞰全人类历史的高度,回顾往昔,展望未来,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化尤大乘佛学的深广内涵,对汤因比博士的这番话,明眼人起码应认同一半。 

汤因比博士以历史学家的深沉眼光,对人类文明史作了一番考察后,得出结论说:宗教由来是各种人类文明的生机源泉,未来社会的生机源泉,也将必然是宗教,但这个宗教必须能满足人类的新需要。他所谓满足人类的新需要,是指充分满足人们的科学精神、哲学精神,既能挽救西方的危机,又能拯救东方的困境,能赋予人们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以贪欲为首的各种罪恶的力量,“有利于把人类组成一体,去解决从现在到将来的一切问题。”(《展望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现有各种文化、各种宗教中,能满足汤因比博士所说的人类新需要,堪以担当未来的世界文化领队,作新型文明生机源泉者,无疑数大乘佛学最具资格和可能性。大乘佛学在未来多元文化竞争、文化重建中堪以承当特殊重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